從製度上嚴格區分經營性虧損與非經營性虧損。取消對商品價格全部放開企業的虧損補貼。規定非經營性虧損的最高限額。根據一些城市的經驗。今後對經營性虧損應實行“包總呤”,嚴格執行超虧不補,減虧留成的原則。各級審計部門加強對經營虧損的檢查工作,商業部門對不同副食品經營虧損的具體內容,嚴格把關,嚴禁企業增設虧損科目或將經營虧損轉入政策虧損之中。對現在經營虧損中的一些不合理科目,諸如福利費等,應逐步予以取締。對政策性虧損應實行“包單虧”,但“包單虧”必須同保市場供應總量和價格總水平掛鉤。
建立價格改革對財政收支的事前、事中、事後三個分析係統,強化財政價格協調運行的功能,以避免二者運行上各自為政、互相掣肘的現象。
(五)調整財政補貼的補貼方向,逐步由以副食品流通領域補貼為主轉向以生產領域的補貼為主
這是一個財政補貼發展、演變的曆史過程,在目前狀況下,我們必須在調整物價的同時,有意識地觸發這一轉變詢形成,有意識地為這一轉變創造環境。
財政補貼由流通環節向生產環節的轉移可以分幾步走,可以按所補貼的項目分層次、分條件、分期分批地逐步實現向生產領域的轉移。
財政補貼由流通環節向生產環節轉移的根本前提有二:一是放開市場,變計劃控製占主導地位為計劃機製與市場機製相輔相成,宏觀發展靠計劃調節;微觀發展靠市場調節,二是商業流通體係的建立和健全,以這兩個前提為條件,今後財政補貼方向的轉移吋考慮先從具備條件的項目出發,萬不可搞一刀切,我們認為,以菜、蛋、肉市場逐步放開為龍頭,帶動副食品財政補貼由商業流通領域轉向生產領域將可作為補貼項目轉移的先導,因為目前要扭轉副食品供求緊張的局麵,市場的放開搞活勢在必行,之所以暫時不放,關鍵在於時機的選擇,如果能盡快地實施暗補轉明補及工資、物價的調整&革,菜、蛋、肉的市場放開將能順利進行,到那時,財政補貼由流通環節向生產環節的轉移也就容易得多了。
使財政補貼由流通領域轉入生產領域並非是單-的補貼資金的轉移,還可以采取多方位、多渠道的轉移方式,如對農業生產的技術投入,可製定特殊優惠政策,對城市技術向農村流動,特別是向農業生產轉移,可以在稅收等方麵給予優惠。
完善衣業生產資料經營體製
農業生產資料的供給方式、流通渠道、銷售價格直接影響到副食品生產的穩定性。因此,盡快完善農業生產資料的經營體製,迫在眉睫。
從當前實行的農資專營形式看,其弊端在改革前就已十分明顯,因為統購統銷的獨家經營的方式是束縛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發育的主要症結。但是,由於前兩年多形式、多成分、多渠道、多環節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與市場發育並未互促互進,而是成為一些單位和個人謀取暴利的手段,因此,不得已才又恢複了專營方式。從這點看,專營並非長治久安之計,要使農業生產資料的專營體製真正有效地促進副食品生產的健康發展,必須對現有體製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完善。
近期應以保持政府對農資經營的行政調控為主,以此保證正常市場秩序的恢複和建設。政府部門對農資的行政調控應建立在副食品生產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同時,政府行政調控的作用要與工商、稅物、物價、審計、監察以及新聞等監督部門的作用有效地結合起來,強化監督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理順和穩定市場價格。各級政府和物價部門要為農資生產企業排憂解難,對虧本經營的,財政要予以補貼,財政補貼有困難的,物價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調整價格。另外,在同一類型區內可實行統一定價,這樣既可防止倒賣,又便於不同類型區之間相互調劑餘缺,解決在一定範圍內同時存在的季節性短缺與剩餘並存的矛盾。
進一步清理非專營渠道。前幾年農資市場,“倒爺”橫行,價格混亂,坑農害農,主要是一些不法個體商販,包括一些以權謀私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內,多頭插手造成的。因此,要搞好專營,首先要按照國家的規定嚴格禁止為農民生產服務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從事農資經營,該取締的一定要取締,以防止黑交易攪亂市場,鞏固和發展已經建立起來的新的流通秩序。
準確理解專營,協調好農商關係。應該說,專營不應足指農資部門獨家經營,而是指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部門-同經營。這是商業部門的呼聲,更是農業部門和農資生產企業的呼聲。植保部門認為,農藥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商業部門對農藥的性能,使用方法等往往不清楚,特別是新農藥的推廣應用往往是植保部門來承擔,現在的專營部門是不能貿然購進新農藥的:其次,病蟲害的發生範圍、程度、趨勢等要靠植保部門做出預測。顯而易見,沒有預測,便隻能盲目購進。所謂“開方賣藥”,即農商兩家要密切配合,才能做好生資供應工作。直接為農業服務的部門共同專營農資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地保障供給,而且有些部門的確也已經具備經銷能力。如植保部門和生產企業,這幾年已基本建立了自己的銷售隊伍和渠適。由多渠道共同專營關鍵在於統一價格水平和利潤幅度,管好流通環節。
加快供銷社自身改革。要把供銷社真正辦成農民自己的合作組織,建立由農民親自參加監督的各項經營剩度。這樣,專營部門有了主動性,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也會大大提髙。
建立農資儲備風險基金製度。在當前農資供應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加強農資儲備十分必要。政府部門可根據曆年儲備水準核定不同品種的儲備額,並且相應撥給農資部門儲備資金(部分資金可以從工廠儲備資金中撥出)或從社會上籌集一定的資金;兄一方麵可以動員農民糶資,建立農資儲備風險金。參加風險基金的農民可以被優先和優惠供應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