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滑、庸碌、有媚骨,是很多師爺特別是劣幕所具有的性格。陳天錫曾對師,的圓滑、庸碌有所述及,他說,在幕客當中,“凡事不求有功,但期無過,隻擔遲延,不擔錯誤”的觀念,深入人心;“工於彌縫,巧於趨避,妙於抑揚”的技巧,見於文字;政治上則“墨守成規,蹈常襲故,務為推托諉卸”。清代刑名師爺吳熾昌在筆記小說《客窗閑話·鸞仙》中曾對師爺的蹈常襲故做過生動的描寫。他借書中故事裏的一個老師爺之口,道出了師爺辦案的秘訣,即“辦案無不敘套,一切留心套熟,則不犯駁飭”,也就是在處理公事時要事事窺探上司的意圖,套用上級公文中的現成文字,以求得自己的安穩無事。在人們拆解“紹興師爺”的“紹興”二字時有一句是“一言以蔽之曰,八麵玲瓏剔透”,更是形象地勾畫出了許多師爺圓滑的性格。有媚骨是劣幕的一個重要的性格特征。清人平步青說劣幕“入則奴顏婢膝,出則狐假虎威”;《品花寶鑒》第二十三回說劣幕總是“脅肩滔笑,鑽刺營求”,都點明了劣幕的這種性格。舊戲中常有譏諷劣幕媚上拍烏的情節,說明人們對於劣幕的媚骨印象極深,也極為厭惡。例如,《紫玉壺》中有個大師爺,有一次給公子醫治脫肛病,恰巧公子放了個屁,噴在他的口鼻上,他聞了聞,然後滿麵醜相地對台前看客說公子究竟是吃南京貨的,伊噶屁伊倒香噶閣!這是多幺醜惡的媚骨,而人們對這種媚骨的諷刺又是多麼的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