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進園內的侵略軍沒有找到皇帝,但發現了數不清的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侵略者一見到五千年璀璨珍品頓時紅了眼。他們撲上前去,大把地往袋裏裝,腰裏塞,裝不下就用搶來的綢緞和刺繡品作包袱,將文物珠寶盡量往裏裝。東西多的實在裝不下,隻好見到金子就丟掉銀子,見到珠寶又將金子扔掉。無價的瓷器和琺琅瓶因為太大,無法拿動,幹脆打碎;楠木器具、銅器、象牙雕刻也肆意用槍托毀壞。
每一個法國兵都從圓明園搶到價值約三四萬法郎的珍貴物品。一名法國軍團指揮官搶掠的奇珍異寶和金剛石,價值竟達80萬法郎以上。當時的法軍軍營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鍾表,五光十色的綾羅綢緞和數不盡的珍貴文物,價值達3000萬法郎。沈源、唐岱所畫的《圓明園四十景圖》也被他們搶去,收藏在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在這期間,英國侵略軍頭子格蘭特竟公然下令,準許軍官分批到圓明園搶掠;幾天以後,又下令全軍可以“自由劫掠”。幾天來,凡是園裏能搬動的金銀珠寶和珍貴文物都被搶走。單是英國陸軍二等軍官赫利斯一人搶到的黃金就值22000英鎊,贓物中1英尺高的黃金樹和7英尺高的黃金塔等藝術品,都不在其內。晉朝大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也落入敵手,現在還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
對圓明園進行了野蠻的掠奪和破壞以後,為了掩蓋罪行,也為了讓清政府見識一下他們的厲害,英國全權公使額爾金又下令將圓明園全部焚毀。
10月18、19那天,三四千名英國騎兵一齊出動,在圓明園四處放火。霎時間濃煙滾滾,火光衝天。黑煙結成煙團,在天空中向東南流動,長達百餘裏,日月無光,難辨白晝。
萬惡的侵略軍接著又搶劫了暢春園和海澱鎮,把圓明園的附屬園萬壽山的大報恩延壽寺(今頤和園)、靜明園(今玉泉山)的16景、靜宜園(香山)的28景和81間銅殿,也洗劫一空,然後放火燒毀。
世界上最美麗、最宏偉的皇家大花園,最大的珍藏館,世界級的奇景異觀,幾世幾代中國人的心血,隨著濃煙的飄散,從此化為灰燼不再存在。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以後,又在地壇一帶修築工事和炮台,做出攻打北京的架式。清朝政府驚恐萬狀,立即下令打開安定門,讓英法聯軍進城。英法聯軍一進城,立即將安定門重兵把守,把大炮設在城樓上,然後向留守在北京的恭親王奕計斤發出最後通牒,聲稱如果不接受他們提出的全部條件,就要像火燒圓明園那樣燒毀北京城內的所有皇宮。俄國公使伊格那提業夫也出麵幫助英法侵略者說話,逼迫清政府投降。奕計斤在英法兩國武力的恫嚇和俄國的誘逼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全部條件,分別與英、法兩國簽訂了更加屈辱的《北京條約》。
《北京條約》除了承認《天津條約》完全有效外,還增加了新的條款:開放北京的門戶華北最大的海港天津港為通商口岸;割讓九龍給英國。英法侵略軍得到利益後,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