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武昌起義(2 / 2)

起義發動之後,熊秉坤等率眾直奔楚望台軍械局。把守軍械局的工程營士兵頓時紛紛加入起義隊伍,起義士兵的戰鬥力和信心越發得到加強。駐守軍械局的工程營左隊隊官吳兆麟,曾經參加過革命團體日知會,所以立即被推為臨時總指揮,吳兆麟立即帶領隊伍進攻總督衙門。這時各團營新軍革命士兵聽到槍炮聲和工程第八營起義的消息後。也都紛紛起義。起義隊伍聲勢更加浩大。經過一夜戰鬥,到11日拂曉,武昌就被革命軍全部占領了。11日晚和12日早,漢口和漢陽新軍也發動了起義。武漢三鎮全部為革命軍所占領。

武昌起義成功得這麼快,是大家所沒想到的。這時候,孫中山遠在美國,黃興還在香港,而當時策劃起義的共進會和文學社,因為起義前的事件,領導人有的犧牲,有的藏匿,因此,起義成功後,該由誰出麵組織政府?經過激戰的革命士兵,聚集在武昌湖北諮議局開會。他們四處找人,找來了立憲派、地方坤士,和一些沒來得及逃走的官吏。要他們參加推舉都督,成立革命政府。革命黨人對朋友和敵人的觀念還十分模糊。

起義的士兵還認為,當都督的總應該是有“聲望”的人,有人提議熊秉坤和吳兆麟當都督。而起義發起者熊秉坤和臨時總指揮吳兆麟一個是班長,一個是連長。他們自己也覺得自己缺乏威望和指揮經驗,難以控製今後的局勢。會場上的立憲派有人看準了勢頭,便提議讓原清軍協統(旅長)黎元洪當都督。

黎元洪是湖北黃陂人,曾在北洋海軍裏任職。起義的當天晚上,他坐鎮軍營,曾親手殺死過一名響應起義的士兵,後來革命黨人派來的聯絡人員,也被他槍殺了。人們找到他讓他出麵主持軍政府,擔任都督。他怎麼也不肯,後來,在革命黨人的槍口逼迫下,他才無奈就任。這時,立憲派頭子、湖北諮議局局長湯化龍,也被推舉擔任了民政總長。黎總洪被迫上台後,終日一言不發,也不肯剪去辮子。革命黨人無可奈何,把他監視起來,另外組織了一個“謀略處”處理重要軍事問題。並以黎元洪的名義,通電全國。

湖北軍政府成立後,宣布把國號改作“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人民,表示支持和同情各地人民群眾的鬥爭,號召各地人民響應起義,推翻清朝的統治。軍政府又陸續發布文告,宣布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權利;宣布廢除一切苛捐雜稅,廢除當年和往年所欠的田賦。

軍政府的革命政策,得到了群眾的擁護,激起了他們革命的熱情,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紛紛報名參軍。接著又在與清軍的一次交戰中打了一個大勝仗,攻占了清軍的陣地。

革命形勢越來越好,當了幾天木頭人的黎元洪也活躍起來,積極把持政權。一些投機分子看到起義成功,也都自稱“擁護共和”鑽進革命隊伍中,控製形勢的發展,而且勢力越來越大。起義雖然成功,卻隱藏著巨大的危險。

武昌起義勝利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國。湖南、陝西、山西、江西、上海等10多個省份一個接一個發動起義,成立軍政府,宣布獨立。清王朝在各地的統治迅速瓦解。因為1911年是舊曆辛亥年,所以這次革命被稱為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