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紅樓夢》肴饌說到貴族飲食文化
貴族的飲食生活遠不隻是個飲饌問題,他們往往通過飲食獲得了多方麵的享受。
在《紅樓夢》裏,賈府中享盡富貴尊榮的是老祖宗史太君,她是個非常會享福的人。書中大量描寫了她參與的大大小小的宴飲多次,豐盛的肴饌、富麗的環境、優雅的氣氛、丫鬟媳婦的周到服侍、孫兒孫女的殷勤趨奉,以及行令猜謎、聽書看戲、說笑逗趣等,這一切不僅讓“老祖宗”的感官得到充分的滿足,也使她受到莫大慰藉。《紅樓夢》的作者深刻地理解這一點,所以他在描寫賈府飲食生活時,並不重在描寫“酒何以清,菜何以馨,客何以盛,令何以行”,而著重寫宴會的環境氣氛。
例如五十三回“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寫道:“至十五日之夕,賈母便在大花廳上命擺幾席酒,定一班小戲,滿掛各色佳燈,帶領榮寧二府備子侄孫男孫媳等家宴。”“每一席旁邊設一幾,幾上設爐瓶三事,焚著禦賜巨合宮香。又有八寸來長四五寸寬二三寸高的點著山石布滿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鮮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盤,內放著舊窯荼杯並十錦小茶吊,裏麵泡著上等名茶。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著大紅紗透繡花卉並草字詩詞的瓔珞。”“又有各色舊窯小瓶中都點綴著‘歲寒二友’、‘玉堂富貴’,等鮮花草。”
“兩邊大梁上,掛著一對聯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燈。每一席前豎一柄漆幹倒垂荷葉,葉上有燭信插著彩燭。這荷葉乃是鏨琺琅的,活信可以扭轉,如今皆將荷葉扭轉向外,將燈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戲分外真切。窗格門戶一齊摘下,全掛彩穗各種宮燈。廊簷內外及兩邊遊廊罩棚,將各色羊角、玻璃、戳紗、料絲,或繡、或畫、或堆、或摳、或絹、或紙諸燈掛滿。”正是在這金碧生輝、富麗堂皇、元宵節日氣氛十分濃鬱的環境中,家庭“小宴”開場了,其中節目有勸酒、看戲、賞賜演員、聽書、行“春喜上眉梢”酒令、說笑話、放煙火,然後上湯。時賈母反覺得有點餓了,鳳姐說“有預備的鴨子肉粥”,賈母嫌膩,又言“有棗兒熬的粳米粥”,賈母嫌甜,最後和大家一起吃了點“杏仁茶”和“各種精致小菜”。書中除了最後一筆外,幾乎沒有正麵寫宴會肴饌,可是人們完全可以感受到這個貴族之家飲宴的富貴氣象。
累代簪纓的貴族之家有較高的文化教養,他們在飲食生活中除了擺譜誇富的一麵外,也追求生活的藝術化,使其鬱積的感情得以宣泄,如《紅樓夢》第七十五、七十六回寫賈家中秋賞月的夜宴。此時賈府危機已露端倪,作為賈府影子的南京甄家已經被査抄,深諳世情的賈母心中是有數的,因此她令吹笛子的女孩子“揀那曲譜越慢的吹來越好”,於是在眾人的說笑飲宴中,“隻聽桂花陰裏,嗚嗚咽咽,嫋嫋悠悠,又發出一縷笛音來,果真比先越發淒涼。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靜月明,且笛聲悲怨,賈母年老帶酒之人,聽此聲音,不免有觸於心,禁不住墮下淚來。眾人波此都不禁有淒涼寂寞之意……”
飲食生活的情調,是與主持宴會人們的心情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他們為宴會所製造的精神氛圍,使得飲食生活更有意義,使參加宴會者的心靈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貴族之家的飲食生活決不單純是個肴饌問題。
貴族家庭的肴饌也有其獨特性。曹丕在《典論》中說:“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後來這句話演化為:“三輩子做官,方懂得穿衣吃飯。”也就是說飲食肴饌的精美要經過幾代積累。貴族家庭沒有宮廷那麼多禁忌和禮數,又有很充足的經濟來源,再加上世代對於烹調經驗的總結,確實能創造出許多珍饈美味來。
中國第一部關於飲饌的著作——《食經》,出於北魏豪門的崔浩之手,他在書中總結的烹調經驗主要來自其母盧氏。盧氏也是當時北方大族,後代許多食單、食譜都出於貴族之家。《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刊刻過《居常飲饌錄》,這套叢書中包括了宋、元、明許多重要的飲食著作。曹家是隨同清朝皇帝入關的“從龍勳舊”。從雪芹曾祖璽到其父頫為江寧織造六十餘年,自然精於飲饌。《紅樓夢》所寫的賈家從“榮國公”、“寧國公”始封算起,到草字輩(如賈蓉、賈蘭等)也有五代,“鍾鳴鼎食”將及百年,其生活排場不要說與平民百姓相比,就是和平常仕宦之家相比,氣象自然不同,在肴饌上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