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王羲之不以假象示人(1 / 1)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文學家。在16歲那年,當時的太尉郗鑒,恰巧想為自己美麗且知書達理的女兒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女婿。於是郗鑒就派使者來到王家。王家子弟們得知此事,非常高興,個個都想成為郗家的乘龍快婿,隻有王羲之例外。

當郗鑒派的使者來到王家時,隻見王家的子弟們,每個都矜持萬分地正襟危坐,他們的言談舉止也較平日顯得不自然得多。

“……當時,王家的眾位子弟中,隻有一人仍然神色自若,獨自盤坐在東邊的床上,旁若無人地袒腹嚼餅。”回到郗府後,那名使者向郗鑒如實地報告了王家子弟們的表現。

沒想到,郗鑒聽了使者的彙報後,欣喜若狂地說:“是了!那位獨坐東床的,毫不矯揉造作的王家子弟,正是我心中的佳婿!”郗鑒當下便擇吉日,將女兒嫁給了王羲之。

言行導航

講誠信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講求樸實自然;不難想象,一個不樸實自然的人會是一個誠信之人。王羲之之所以能成為太尉郗鑒的“東床快婿”,就是因為他樸實自然,不以假象示人。

如今人們要麵對很多需要表現的場合,是偽裝好,還是以自然麵目出現好呢?值得人們深思。我們雖然不能都像王羲之那樣“袒腹嚼餅”,但是在守禮之下的自然流露肯定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