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旅遊消費安全(1 / 3)

隨著我國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旅遊消費是發展最快、潛在消費需求最大的消費領域之一。旅遊消費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旅遊消費安全就是要為旅遊者提供人身、財產、心理、名譽等各方麵的安全保障,它是旅遊體驗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消費安全是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基石,是消費者進行旅遊消費的基礎與前提,它關係到旅遊消費和旅遊業是否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因此,在大力發展旅遊消費和旅遊業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消費的安全問題。

第一節我國旅遊消費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旅遊業有了非常迅速的發展。特別是近10年來,隨著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迅速提高,消費結構從溫飽走向小康,再走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旅遊消費無論從人數、消費支出,還是消費質量、消費需求來看,都呈穩步、快速上升的趨勢。

一、我國旅遊消費發展的狀況

1.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狀況

國內旅遊的人數和收入,都顯現出了一種穩步增長的走勢,各年的增幅都大體與平均增幅接近。但是,我們從年平均增長速度來看,“九五”期間,總人次年平均增長速度(率)3.42%,總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率)3.42%。“十五”期間,總人次年平均增長速度(率)10.25%,總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率)10.73%。

2007年我國旅遊業同樣保持持續快速增長。2007年全年入境旅遊人數達1.32億人次,增長5.5%,其中入境過夜旅遊人數達5472萬人次,增長9.6;旅遊外彙收入達419億美元,增長23.5%;中國繼續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地位。2007年國內旅遊人數達16.1億人次,增長15.5%;國內旅遊收入達7771億元,增長24.7%。

2.我國旅遊消費發展的狀況

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1994年,國內居民的出遊人數524百萬人次,其中,城鎮居民205百萬人次,農村居民319百萬人次。全國人均旅遊消費195.3元,其中,城鎮居民414.7兀,農村居民54.9元,城鄉居民旅遊消費差別很大;2000年,國內居民的出遊人數744百萬人次,其中,城鎮居民329百萬人次,農村居民415百萬人次。全國人均旅遊消費426.6元,其中,城鎮居民678.6元,農村居民226.6兀;2006年,國內居民的出遊人數1394百萬人次,其中,城鎮居民576百萬人次,農村居民818百萬人次。全國人均旅遊消費446.1元,其中,城鎮居民766.4兀,農村居民221.9元。1994~2000年,旅遊人數增長並不是特別快,但是,人均旅遊消費額增長卻非常快,這表明在人們從溫飽向小康發展階段,旅遊消費質量提高十分迅速。2000~2006年,旅遊人數增長特別快,但是,人均旅遊消費額增長卻不快,這表明在全麵小康發展階段,旅遊消費正在走向大眾化。

二、旅遊消費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趨勢

1.旅遊消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國旅遊消費正處於成長期。中國旅遊消費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旅遊消費多集中在城市,多集中在工業比較發達地區,多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這既是二元經濟結構造成的中國旅遊消費的局限性,同時又反映了中國旅遊消費客源未來市場的巨大潛量。農村旅遊消費市場、中西部旅遊消費市場發展水平比較低,但是,其發展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2)旅遊消費市場基本處於冷熱極化差異的失衡狀態。由於旅遊業的巨大經濟效應,全國各地旅遊資源的開發熱情異常高漲,大有遍地開花之勢,產生了整個旅遊消費市場基本供給大於需求的失衡現象。具體表現在旅遊項目重複建設;賓館飯店建設過熱;交通營運力過剩;旅遊小商品供過於求等現象。供過於求的市場態勢又產生了消費市場的過度價格競爭。

然而旅遊消費的供求不平衡狀態又存在著冷熱的極化差異,旅遊熱點出現不同於整體形式的供不應求現象。冷熱區域兩級分化比較明顯。在黃金周與非黃金周之間,冷熱兩級分化更加明顯。

(3)國內旅遊市場總體消費水平偏低。目前,我國國內的旅遊人數已達到世界第一,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和帶薪假期的日益增多,旅遊消費收入近年來也有大幅度的增長,但旅遊總體消費水平偏低,人均旅遊消費水平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仍屬於後列。據統計,2007年國內旅遊人數達16.1億人次,增長15.5%。2007年國內旅遊人均花費達483元,與世界旅遊消費的總體情況相比,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方式決定消費水平,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扭轉旅遊消費水平偏低的局麵,還有待於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4)法製不健全,旅遊消費投訴、糾紛頻繁。旅遊消費的情況比較複雜,涉及麵廣,因而對法製的要求更高。由於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旅遊大法,旅遊消費中出現的投訴大都參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民法》中有關條例,針對性不強,容易產生糾紛。再加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仍比較多見,旅遊消費中的法製問題不容忽視。

(5)生態環境汙染嚴重,旅遊消費的迅速發展不可避免對生態環境產生作用,再加上規劃失誤、管理不善、遊客素質低等因素,導致在旅遊消費中對旅遊區各類生態環境的不同程度的汙染。如何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6)旅遊消費產品單一,消費層次、質量不高。我國目前的旅遊消費仍是以觀光為主體,消費層次與消費質量都很低。如何開展多樣化、多層次、多功能的旅遊消費活動,滿足不同消費者的要求,提高旅遊消費的層次和質量,促進旅遊者的身心健康和全麵發展,這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7)旅遊者平均綜合素質不高,難以進行高水平、高層次的旅遊消費活動。旅遊消費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發展的和享受的消費活動,需要較高素質的消費者。消費者不提高自己的消費能力,就難以享受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豐碩成果,難以進行高層次的旅遊活動,也難以獲得高層次的旅遊消費的消費效益。此外,素質偏低的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的不文明消費也會對旅遊環境、設施等造成損害。

(8)存在不健康的旅遊消費行為。由於一部分旅遊者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消費攀比現象、炫耀現象、封建迷信現象,有些甚至有危害社會公德行為(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嫖和賭)。旅遊者不健康的旅遊消費行為對我國旅遊消費的正常發展起著極大的阻礙作用。

2.旅遊消費發展趨勢

第一,處於經濟轉軌時期的旅遊消費由福利型為主向商品型為主轉變的主要趨勢。計劃體製下的旅遊往往大多屬於公費旅遊、福利型旅遊、供給型旅遊。消費客體為國有獨資一統天下,經營媒體往往為政局(館、社)合一,目前這種情況雖有大部改變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以各種形式在進行著。隨著旅遊消費的不斷發展成熟,傳統消費形式不再適用,市場需求將成為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在由溫飽—小康—全麵小康發展的過程中,旅遊消費水平將不斷提高,旅遊消費結構也不斷優化。全國有約占人口總數15%左右的先富人群,這部分人比例雖小,但絕對數量較大。在一部分先富人群的帶動下,人們的旅遊消費意識和願望也就隨之而產生;先富起來的人群能夠進行國內遠程旅遊和出國旅遊,而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旅遊消費的條件,進行近程和低消費支出的旅遊。由於東部沿海地區首先發達起來,率先進入小康,因此東部地區旅遊消費發展快,中西部地區因為受地理、曆史等條件製約,發展相對滯後,旅遊消費發展也相對緩慢。

第三,隨著旅遊者素質的提高,旅遊消費層次將不斷提高。旅遊消費將更體現個性化趨勢。一般的觀光旅遊將逐步減少,高層次的文化旅遊以及其他一些有特色的旅遊將越來越多,旅遊的文化內涵將越來越豐富。消費個性化日益顯現也是旅遊消費發展的一大趨勢。

第四,國際、國內旅遊均將不斷增長,旅遊消費的供給與需求漸趨平衡。最近幾年,無論入境旅遊人數還是國內旅遊人數,每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無論入境旅遊收入還是國內旅遊收入,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今後這種增長趨勢會更明顯,中國旅遊消費將成為很有發展前途的、持久的消費熱點。

第五,旅遊消費品數量增多,品質提高,有特色的旅遊商品將逐步增加。現代人文景觀開發不足,生態旅遊消費產品短缺問題也十分突出,向旅遊者提供更多參與型、休閑型以及人文和生態兼有型的優質旅遊產品,將是我國旅遊資源和產品開發一個突出的問題和重要的發展方向。

第六,隨著旅遊者法製觀念的增強,旅遊消費市場將更加規範。但是限於無專門旅遊大法管理,執法體製尚未理順,在一定時期內,旅遊投訴與糾紛將仍有增無減。旅遊消費中的不規範現象也不是短期內可以根除的。

總之,旅遊業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朝陽產業,旅遊消費即將成為我國的消費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文化品位高的旅遊消費,有利於提高消費質量,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麵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二節旅遊安全問題的類型、表現形態與成因

從旅遊消費的環節和旅遊活動特點看,旅遊安全貫穿於旅遊消費活動的六大環節,可相應分為飲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遊覽安全、購物安全、娛樂安全六大類。從旅遊消費對象看,旅遊消費安全可分為旅遊主體安全、旅遊媒體安全和旅遊客體安全。旅遊主體安全即旅遊者安全,旅遊媒體安全集中表現為交通安全和旅遊從業者安全,旅遊客體安全即旅遊資源的安全,涉及資源的保護、環境容量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