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謹慎首選價格低廉的消費方式
2004年的《美容年度報告》中就曾介紹,在美容消費群體中,大部分是35歲至45歲的女人,這些人有著較好的經濟基礎。但是對年輕學生及為數不少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消費者而言,高額的美容保健消費是超出承受能力的“奢侈品”,然而愛美是人之天性,無論對富人還是窮人而言都是如此,在美麵前,經濟條件相對一般的消費者並沒有停下對美追求的腳步。於是,不少消費者抱著價廉也不一定是壞服務的僥幸心理,把價格低廉的中小型美容保健場所作為自己的首選,希望得到性價比較高的服務。然而事實是,服務價格低廉的場所無論是從業者的技術水平、場所設施,還是產品質量都存在極大的隱患,消費者一旦置身於此接受服務,想全身而退幾乎是一種奢望,大量的美容保健安全問題由此產生。河南的周小姐就是這樣一位受害者,周小姐是個愛漂亮的女孩子,總覺得自己的身材不好,是個太平公主,為了隆胸,周小姐跑了很多美容機構,但是價格在周小姐看來不菲。最後,周小姐在一家小型美容院停下了腳步,原因是老板的報價是先前美容場所報價的三分之一,其實對隆胸必須到正規醫療機構去做的規定周小姐也有所耳聞,但低廉的價格加上老板信誓旦旦的表態讓周小姐下定了決心,美容院在極其簡陋環境僅靠一把手術刀給周小姐動起了手術,結果自然可想而知,美容院老板更是聞風而遁。就這樣,本來一心想省錢美容的周小姐在給自己帶來痛苦的同時,不得不花去一大筆錢給自己看病。
3.杜絕沒有合同安全意識的消費觀念
合同作為規範行為雙方的準則,在當今社會體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美容保健消費方麵,急於變美變白的消費者並沒有太多的合同意識,這就給美容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為了穩住消費者,不少小型美容院隻是信誓旦旦地承諾該場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不會存在任何問題,但是對消費安全合同閉口不談,一旦真的出現問題,美容場所感覺招架不住,就會卷起鋪蓋,換個地方,從頭再來。中高檔美容保健服務場所相對投入過大,出事之後的逃之夭夭顯然不是上策。精明的從業人員對前來美容消費者,尤其是醫療美容的消費者要麼不設置顧客檔案,以便問題發生後死無對證;要麼會主動提出簽訂合同,但是一心隻想變得漂亮的消費者仍沉浸在對舊貌換新顏的憧憬之中,對合同的細節不予理會,不少服務場所利用消費者這種心態,在合同條款中規定:美容保健會因顧客體質的不同產生不同的身體反應,對於接受美容服務後出現的相應情況由消費者自己負責。就這樣,一旦遇到美容保健效果不佳或因美容保健引發的健康問題,消費者會在維權的過程中處於十分不利的局麵。另外,美容保健涉及身體隱私,不少美容場所在合同中設置陷阱,利用已在本店做過美容的消費者作宣傳,嚴重侵犯顧客隱私權。湖北的張小姐在一家正規美容醫療機構做了抽脂手術,術後效果確實不錯,張小姐也感到十分滿意。可是有一天,張小姐從該美容院經過,發現自己美容前後的對比照片都被該機構貼入宣傳窗作宣傳,這使張小姐很不開心,找到機構理論,機構搬出手術前張小姐簽訂的合同,裏麵有用詞含糊的“機構有權對顧客照片作一定程度處理”的內容,張小姐覺得自己上當受騙,最後在維權部門的協調下美容機構雖然撤下了該照片,但張小姐想想還是後怕。合同安全意識的缺乏,給美容保健消費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很多美容消費安全問題由此產生。
4.謹慎辦理套卡的消費方式
在美容保健消費中,不少消費者對美容場所推出的套卡十分感興趣,這些美容場所一般規模較大,折合下來的價格比單次消費便宜不少,並承諾套卡可連鎖使用,優惠好像很多,讓消費者以為辦套卡是件劃算的事。殊不知,不少美容場所為了穩定客源、獲取更大利潤在套卡辦理上煞費苦心。對於第一次來做護理的客人,美容場所總是安排最有經驗的美容師,使用比較好的產品、設備、技術以吸引顧客,一旦顧客對服務表示滿意,能從套卡利潤中提成的美容師就會不遺餘力地勸說消費者辦理套卡,並許諾該顧客從此在該場所享受貴賓級待遇,不少顧客紛紛加入套卡消費者行列,美容保健消費安全問題隨之產生。套卡辦理之後,消費者會慢慢發現,有經驗的美容師你總是約不上,原來承諾使用的產品、設備的質量每況愈下。美容場所總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新的顧客身上,對辦理套卡的顧客意見不再重視,使消費者獲得的服務質量大打折扣。由此一來,極度不滿的消費者與美容場所產生一係列糾紛,消費安全問題得以凸顯。
5.杜絕操之過急的消費心態
去美容保健場所的消費者,大多是愛美的顧客,其中更是不乏對美十分狂熱的追求者,這類消費者大多希望自己能盡快變得漂亮,巴不得第一次進美容院出來就已“改頭換麵”,這種操之過急的心態恰恰是美容保健的大忌,成了消費安全問題產生的重要因素。不少美容專家就曾說過,美容是基於生活循序漸進的事情,這件事急不來也快不得,一旦操之過急就會出現問題。進美容保健場所的朋友一旦表現出想盡快達到美容的效果的想法,不少美容院隻得投其所好違背美容規律提供服務。如對想盡快美白的朋友,美容院可能會提供含有鹽酸材料的美白產品,使用幾天會脫成皮長出新肉,看似變白了,其實馬上會黑得更厲害;而對於本來可以用生活美容措施予以解決的美容問題,美容場所會推薦消費者采取醫療美容解決,大大增加了消費費用和消費風險。總之,在美容保健消費中操之過急的心態對消費者極其不利,大大地增加了消費安全問題產生的可能,誘發出更多的美容保健消費矛盾。
二、正確掌握美容保健安全知識
美容保健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發展速度很快,較低的加入門檻使得投身該產業的人也越來越多,一時間,行業發展參差不一,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因此,作為消費者,掌握更多的美容安全知識,加強風險防範意識,才能使自己的美容保健消費質量得到保證,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1.美容場所是否具備營運資格
美容保健作為一個發展迅速的行業,因大量從業者的湧入使得其缺乏有效的監管,有的美容場所更是今天租個門麵開張,明天便會關門轉移;已開張幾年的美容院,轉眼間便會消失的無影無蹤,消費者的消費安全由此得不到任何保障。這就需要消費者在走進美容場所的時候,對其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物價局頒發的物價表、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是否俱全,是否在有效期內進行認真辨別,在生活美容場所千萬不要作醫療美容。美容保健事關消費者身體健康,隻有選擇具有營運資格的正規美容場所才能降低消費風險,避免不必要的問題產生。
2.美容場所設施是否完善
設施作為美容保健服務開展的基礎,與消費質量的高低關係甚大。但不少服務場所因行業門檻低,經營規模極小,有的美容院隻有兩三張床,連最基本的美容設施都不具備就敢營業;有的美容醫療機構缺乏作醫療美容的條件,連基本的消毒設施都沒有就敢動刀,給消費者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致使消費安全問題頻頻出現,近些年來,因不潔美容造成的美容保健投訴更是節節攀升。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哪家美容院作自己的美容保健場所時,應擦亮眼睛,看美容場所的設施是否完善,小到是否有專門的美容服、美容椅、淋浴設備,大到質量較好的消費設施、與提供服務相適應的設備如多功能美容儀、太空艙等等,對醫療美容場所的選擇,設施更應成為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隻有這樣,消費者才能將自己置於一個相對安全的美容場所,減少消費安全問題的發生。
3.產品質量能否保證
產品作為直接作用於人的身體、對美容效果產生決定性作用的物質,質量的好壞對安全問題的發生與否有著較大的影響。消費者一旦使用了美容保健場所提供的偽劣產品,不僅起不到任何的美容保健功效,反而會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可能給消費者帶來終身的遺憾。如化學成分超標的產品看似短期內效果不錯,其實會對皮膚造成永久性的傷害;號稱療效神奇的美白、減肥針劑,一針下去不但沒有換回漂亮的容顏、迷人的身材,反而出現脫發、手腳顫抖、色素沉著、口腔潰瘍、皮膚潰爛等各種各樣的並發症。因此,消費者必須對產品質量引起高度的重視,對使用產品的批號、生產廠家都要進行仔細查看,對於沒有批號、手續、中文標識的進口產品一定要謹慎使用,以確保消費安全,遠離危險。
4.美容師是否優秀
除去一些常規美容保健外,越來越多的專業性美容保健對美容從業人員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但在當今的美容行業中,為數不少中小型美容機構的美容師業務水平讓人不敢恭維,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在美容院打了一段時間工後在別的地方另起爐灶,充當起了美容師;還有一部分人穿上白大褂,打著美容“專家”、“教授”的牌子進行從業。消費者一旦進入該類美容場所,接受了此類美容師的服務,尤其是醫療美容服務,出現美容消費安全問題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因此,消費者在選擇美容院接受美容服務時,要對美容師的從業資格進行了解,按相關規定,美容師無論年齡大小,都需要有不同等級的美容資格證書,具體可分成初、中、高不等,且必須公開懸掛在店內醒目的地方,否則,消費者可以投訴。隻有選擇了專業的具有相當水平的美容師,消費質量才能得到起碼的保證,消費安全問題才有可能盡少發生。
5.美容場所是否有“售後服務”意識
美容保健護理於消費者而言是一個重要而風險不可預知的過程,在消費者提高風險意識的同時,了解美容院曾在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時所做出的反應,也是消費者做出合適選擇的依據之一。一般情況下,在消費者開始接受第一次服務的時候,美容院應該建立顧客護理檔案,針對不同的顧客製定不同的美容方案,並隨著美容程序的推進做出合適的調整,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同時,為有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做到有案可查。如有不慎被美容院個別美容師誤導或用錯了化妝品,使麵部不同程度起過敏反應,或文眉等項目給顧客帶來了傷害,一旦有美容檔案紀錄在冊,就使消費者在事件的處理中處於較為有利的位置。因此,在選擇美容場所時,看其是否有完整的顧客美容檔案以及在問題出現後積極負責的態度,也成了選擇的重要依據,隻有有著較強的“售後服務”意識的美容場所,才有可能對自己和消費者負責,消費者選擇此類美容場所也才有可能將風險降至最低。
6.消費觀念是否科學
除去以上的客觀因素外,美容保健安全問題與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關係甚大。消費者如果能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對美容療效不要操之過急,能客觀理性、循序漸進地安排,就會減少問題的發生。對於慣使概念炒作的美容行業要充分的認識,不要跟風成性,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來科學地安排自己的美容計劃,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對於過分注重價格而對質量抱著僥幸心理的消費觀念已成為安全消費的大忌,這樣做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會造成對自己的傷害,增大了問題產生的可能性。而在消費中樹立合同意識,既是對美容場所服務質量的督促,也是對問題發生後權益的維護,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消費安全問題的減少。
三、健全美容保健法規、提高服務水平
毫無疑問,美容產業空間的不斷升級,對我國市場經濟的促進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然而就美容業的宏觀環境而言,據調查顯示,與“美容經濟”直接相關的部門雖多,但對“美容經濟”給予必要關注和認同的不多,忽視了美容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從而缺乏對美容市場形成有力、健全的監管。行業歸口不明確,市場管理的法製化和規範化程度不高,服務水平嚴重滯後。美容業作為朝陽產業、新的經濟增長極,要發揮其消費熱點的拉動作用,健全美容保健消費法規,提高服務水平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1.完善管理製度,健全美容法規
目前,相對於我國美容業的蓬勃發展,美容保健消費市場管理亟待提高,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高層次的行政法規更是鳳毛麟角,大多是各級美容行業協會自行製定的規範條例充斥行事,對於一些新興的美容服務經營項目,規範管理上更是出現真空地帶。美容市場管理法製化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容市場管理的混亂,也就必然會出現損害美容消費者合法權益甚至身體健康的現象,從而阻礙了美容行業的發展。因此,加快出台國家層次的美容市場管理的專項法規有著特別迫切的現實需要和積極意義。
另外,提高美容業市場管理的規範化程度是減少消費風險的又一有力措施。目前我國美容行業市場管理規範化程度不高,還沒有一個覆蓋全國的行業管理標準,除部分地區在進行初步規劃外,很多地區的管理僅停留在簡單的審查和許可階段。因此,製定科學可行的行業管理標準,提高市場管理的規範化程度是不可或缺的。
2.提升行業素質,提高服務水平
如果將美容消費看做是一項聯合體工程,除去美容產品和美容設施等硬件組合物外,好的行業素質是消費安全的重要保障。美容作為一個創造美麗的行業,要使消費者有一個舒心而安全的消費環境,在美容工程的軟件建設中,服務態度之外的服務水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麵,而這一切都將建立在行業素質提高的基礎之上。
就2004年的美容行業報告來看,美容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已成為製約美容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人因在升學無門的無奈現狀下轉入準入門檻較低的美容產業,使得從業人員的繼續學習能力大打折扣,服務能力深受影響,服務水平隨之下降。因此,要想做到有效的消費風險防範,提升整個美容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增強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服務水平是必不可少且重要的方麵。
隨著廣大消費者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愛美意識也越來越強烈。理解掌握更多的美容安全知識,加強風險防範意識;健全美容保健法規、提高服務水平,既有利於人們的安全消費,也有利於督促行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