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在其他條件均等的情況下,遊客更願意選擇那些對社會和環境問題負責任的企業。而且,追求可持續發展有助於企業改善與當地社區、政府以及其他利益主體的關係,有助於獲得市場和勞動力優勢。因此,可以通過係統的方法將生態保護和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戰略有機統一,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類與自然環境的互動,從而激勵企業領導者做出改變。
遊客:作為終端的消費者和部門經濟的驅動和來源,遊客也是主要的利益相關者。遊客的選擇以及他們通過市場傳達給生產商或者目的地的信號對於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根本的影響作用。研究表明,完整的環境加上安全以及熱情的社區對遊客非常有吸引力。不同的消費群體在一個多利益主體的合作中能夠起到獨特的溝通作用。
通過合作,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可以更好地處理問題,利用更多的機會。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實用性和利潤。合作的企業和目的地可以更加有效地達到更好的結果;二是公平性。找到一種廣泛的、公平的社會經濟利益分配機製,包括改善貧困人口的機會、收入以及可利用的服務,使旅遊帶來的利益在更廣程度上更加公平。事實上,社會公平這一目標是任何發展旅遊業的遺產地都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的,可以說,這個目標統領其他四個維度的目標,是遺產旅遊發展的首要目標也是終極目標。
四、遺產地協調的技術方法
協調的核心是通過多主體的合作最終達到多目標的共生。不難看出,這隻是一個宏觀上的方向,如何在微觀上進行具體的操作,即所要采取的技術方法仍然是不能忽視的問題。隻有通過這些具體的技術方法的實施,才可以檢驗是否達到了協調的標準,從而實現遺產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真正協調。
(一)保護區——分區管理
自然保護區分區管理是國際上普遍采取的管理方式,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人與生物圈計劃”(MAB)中提出的分區模式。MAB 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與過渡區,對不同分區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該模式被創立主要用來“展示和推廣人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地區”。
國外的保護區分區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一化模式,一種是複合模式。單一化模式適用於所有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國外大多數國家普遍采取這種模式。如韓國的國家公園分區主要依據用途、保護區域和地形特征等多方麵的因素,劃分為自然保護區、居住區、公用設施區和自然環境區等功能區(蔣明康,2006)。複合模式是指根據不同類型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需求而分別采取不同分區方式的模式。美國、加拿大的保護區管理模式均屬於這一類。
1982年,美國國家公園管理署在其規劃手冊中規定了其分區模式,即分為自然區、史跡區、公園發展區、特別使用區。
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中指出: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自然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係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應當劃為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核心區外圍可以劃定一定麵積的緩衝區,隻準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活動;緩衝區外圍劃為實驗區,可以進入從事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
分區管理有利於發揮保護區的多重功能。第一,通過分區,有利於根據區內自然資源的分布特點,製定相應的保護和管理措施,從而實施良好的管理,對區內生態係統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第二,分區管理有助於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通過在特定區域開展科學研究、監測、教育等活動,提升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第三,分區管理有助於促進資源保護和社區經濟的協調發展。通過在允許遊人進入的區域開展旅遊活動,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從而改善民生狀況。
(二)景區——數字化
在經濟全球化和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旅遊目的地紛紛開始走向信息化發展。其中,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信息數量的多寡以及信息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旅遊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成效。隨著2002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監管信息係統建設研發和試點工作的開始,景區數字化的建設水平逐漸成為衡量景區綜合實力和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最集中、最直觀的指標。
目前,我國景區數字化主要包括四個板塊:建立網絡營銷係統;開發旅遊電子商務平台;建設虛擬旅遊景區;實現景區無線數字化。
實施景區數字化管理,可以帶來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比如,九寨溝在景區門口配備了LED信息發布大屏幕,遊客可以看到溝內各景點處的實時遊客密集度,從而自主選擇遊覽的順序,這樣就不會出現遊客擁堵的現象,從而增加遊客滿意度。此外,車載GPS衛星定位係統可以實現景區觀光車的有效調度,更加方便遊客活動。對於景區來說,特別是基於生態資源的旅遊目的地,建立環境監測係統、災害監測係統等也具有十分迫切的必要性。總之,規範化的景區數字化建設對於景區的營銷、管理和保護都具有深刻的革命性意義。
(三)社區——參與共管
社區,作為遺產地的關鍵利益主體,在整個遺產地的旅遊發展過程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之所以在旅遊發展中引入社區參與的理念,是因為當地居民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他們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等都是遊客感興趣的地方,而在旅遊發展的過程中,他們得到的卻往往遠低於付出的,他們承受了發展旅遊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在正麵的利益分配上卻得不到相應的重視。因此,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倡社區參與。也就是說,社區有權利參加旅遊發展規劃的決策製定,旅遊業的發展和管理也必須與當地居民的利益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