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文化遺產旅遊可持續發展模式創新與管理體製改革——以八達嶺長城為例(2 / 3)

從1987年開始,特區每年按一定比例從長城的門票中提取長城修複(1995年後比例為20%),作為保護長城專項資金,專款專用。近年來,市、縣政府和八達嶺特區共投入近11億元用於文化遺產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完成了1981年特區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兩期,總共4大類43項升級改造工程。八達嶺長城於2005年設立了長城基金會,以接受國內外關心愛護長城的企業、社會團體及相關人士的讚助和捐贈,為八達嶺長城的文物保護籌集資金。可見,八達嶺特區的日常開支及保護費用主要通過以下四條途徑解決:門票收入;政府撥款及上級部門撥款;特許費用及資源保護費;外界讚助,基本建立了財政撥款、個人、企業或社團捐助的“輸血”機製以及文化遺產單位提高自身經營收入的“造血”機製。

(三)經營機製

遺產保護與開發要實現平衡,最大的問題是模式問題,包括保護的模式、開發的模式和管理模式。因此,文化遺產的經營模式,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監督權的分離和行使成為文化遺產管理和經營好壞的關鍵一環。

八達嶺長城經營模式是特區辦事處監督下的旅遊業務特許經營,主要特點包括:國寶級文物由特區辦事處經營和管理,市縣級文物由八達嶺旅遊總公司經營,旅遊業務實行特許經營。

(1)遺產核心保護區由辦事處經營和管理。該區域的保護和經營管理由八達嶺特區辦事處壟斷經營,門票收入隻能用於:管理人員的工資、必要的管理費用、世界遺產的保護和維修。不許任何單位或個人到重點保護區單獨開辦商業、服務業或進行商業活動。

(2)市縣級文物由企業經營。八達嶺長城周邊的北京八達嶺水關長城、北京八達嶺殘長城自然風景區、萬裏長城第一樓——九眼樓長城自然風景區、北京古崖居風景名勝區由八達嶺旅遊總公司經營。

(3)功能區旅遊業務特許經營。對營利項目,包括以世界遺產資源為依托所進行的餐飲,住宿、交通、運輸、購物、文化娛樂、運動項目、旅遊服務實行特許經營。北京八達嶺國際旅行社、北京八達嶺索道有限公司、全周影院、八達嶺飯店、八達嶺工藝品公司、北京長城影視技術研究所、北京八達嶺工程公司、北京市八達嶺雙通滑道輸送有限責任公司等都是北京市八達嶺旅遊總公司的下屬企業。為解決當地農民就業,八達嶺長城允許部分人在景區周圍有固定攤位,由工商部門收取管理費用,同時經營者在經營規模、經營質量、價格水平等方麵必須接受管理者的監管。

(四)法規規章和監督機製

八達嶺長城相關保護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長城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實施辦法》,《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辦法》、《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長城保護條例》、《延慶縣長城保護行動綱要》、《關於劃定長城臨時保護區的通知》、《關於加強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區規劃管理的規定》。相關的規劃有:《八達嶺長城旅遊區的發展規劃》、《八達嶺長城保護規劃文本》、《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1993年)、《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07—2020年)》。這些法規從保護資金的來源、資金的使用、經營內容和範圍、建設項目審批、保護範圍及建設控製地帶管理等都給出了詳盡、嚴格的規定,操作性較強。

八達嶺特區建立三級服務監督體製,在全景區設立投訴站並公布遊客投訴電話,加強社會監督和遊人監督力度。

八達嶺長城形成了外部專家和社團的協商與監督製度,不定期舉辦“關於八達嶺長城保護與利用座談會”、“世界文化遺產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會議,聽取外部專家關於遺產保護的意見和建議。八達嶺長城與中國長城學會、中國長城博物館學術研究會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社團組織的監督在八達嶺長城保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八達嶺長城管理績效評價

(一)遺產管理質量

1. 遺產修複及安全措施

1983年,八達嶺長城維修了北五、六樓和北四至北六敵樓間的牆體。隨後,利用社會讚助款維修、修複了北七至北十二樓、南五至南七樓和它們之間的牆體。這兩次大規模的維修,使長城可供遊覽的長度由原來的1200米增加到3700餘米。2006年,八達嶺長城南7 樓至南16樓半1245米未開放段實施搶險加固工程;2008年,北13樓至北19樓2455米未開放段長城進行搶險加固,八達嶺長城已修複的未開放段長度達到了3700米。從1987年開始,特區每年按一定比例從長城的門票中提取長城修複資金(1995年後比例為20%),作為保護長城專項資金,專款專用。近年來,市、縣政府和八達嶺特區進行了多項升級改造工程。安全方麵,八達嶺地區在三堡村設有一個消防中隊,負責消防保衛工作,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活動。

2. 科研與公眾教育

為了滿足遊客遊覽長城,同時想更多地了解長城的要求,1990年和1994年,八達嶺長城特區在景區內遠離核心保護區的地方,先後建成開放了“長城全周影院”和“中國長城博物館”,增強了長城文化展示的豐富性。未來,八達嶺長城將圍繞“長城文化”,深入挖掘長城文化、長城曆史,創意打造集文化旅遊業、文藝演出業、廣告會展業、設計創意業四大主導產業於一體的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目前,該區已經成功躋身北京市3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行列。

八達嶺長城旅遊業的發展,也喚起了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八達嶺長城開放之前,附近村民拆毀城牆,用城磚砌院牆、蓋房子、壘豬圈的屢見不鮮,對長城造成了嚴重破壞。隨著長城旅遊的發展,八達嶺長城附近的村民從旅遊發展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們逐漸認識到長城是一隻“金碗”,隻有保護好長城,才能不斷創造財富。

(二)遊客體驗質量

筆者以實際到八達嶺長城遊覽的遊客為調查對象,從遊客的立場設計問卷並調查(符合要求樣本286 份)。遊客對八達嶺長城之旅的總體評價比較高,70.3%的遊客認為“基本滿意”或者“滿意”,還有16.1%的遊客認為“非常滿意”,這表明遊客對八達嶺長城的感知處於一個總體滿意度比較高的水平。

遊客對八達嶺長城保護程度給予了較高的評價,滿意率達到83.9%,對遺產保護狀況表示“非常不滿意”和“不滿意”的遊客僅有3.1%,這表示遊客對八達嶺長城遺產保護程度普遍表示滿意。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偉大而悠久曆史的見證。因此,長城需要保護的不僅僅是核心景區,而是要將長城所包含的精神生動形象地展示給中外遊客。八達嶺長城較早圍繞長城文化建立的中國長城博物館、長城全周影院等,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遺產展示的豐富程度。但是由於旅遊線路的設計,相當一部分遊客並沒有參觀中國長城博物館,體驗長城全周影院的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