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2)(2 / 3)

我和清華幾位老教師作了一個對比試驗,把學生選對答案的題拿來,用另外的方法去考,或就讓學生講講這些題的原文是什麼意思,發現學生根本沒有看懂。

我們不能不佩服這些輔導班教師傳授的應試技巧之“髙超”。這種現象也引起一些考試主辦方的懷疑,因為他們感到考分很高和他們接受的出國留學生英語能力很低之間有很大的差距。他們懷疑是考點的監考教師泄題,曾采用臨時突然換考卷的辦法,結果學生仍然考得很好。他們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學生應試技巧之強,堪稱“世界一流”。我們真是一個“考試大國”(考試人數當然最多〕,“應試強國”(中國學生的應試能力外國人自歎弗如),而仍是“教育弱國”(建國57年,畢業了那麼多大學生,有那麼多博士,寫了那麼多論文,怎麼就出不了世界公認的大師呢)。

我們教育工作者在談到這個問題時不禁心如刀割。應試教育的危害造成我們的學生高分低能,沒有培養出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沒有學到老老實實嚴謹的學習作風,卻學會一套去猜、去蒙、去壓寶、去投機取巧的壞習慣。

中國社糸科學院文學所胡明教授說:這種標準化、機械化、公式化、概念化的語文教參指導下的考試……漸漸磨就成一種虛偽應付的策略,一套應付測試包括作文立意的假話,麵對一個標準答案,一個正確表達,從答卷到作文不說自己真實體驗的真話,隻說標準化了的正確的話,從語文的虛偽滑向做人的虛偽,從統一說話滑向雙重人格,朝斯夕斯,習焉不察,蒙蔽其間,欺人自欺。語文教育理論管理程式的誤區弊端百出,標準化、簡釋體係引向的誤區遺患無窮。”

我們必須關切這種標準化測試造成猜、蒙答案的應試技巧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質的毒害。教師結合業務教學對學生的思想品質影響是很大的,有時甚至超過父母。一位業務精湛、思想品質高尚的教師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他不僅給弟子傳道授業解惑,而且教育弟子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同樣,一位教師如果教學生投機取巧也能夠毒害腐蝕一大片學生。當今學生中作弊現象嚴重,一些青年學者在論著中抄襲剽竊,一些青年學生走向社會坑蒙拐騙、貪汙犯罪等等現象,不能說同應試中培養的不老實作風沒有關係。

我們的人事部門也過於迷信考試,過分看重學曆、分數、文憑和證書,而忽視對素質和能力的考核,造成假文憑、假證書滿天飛。插一個人的品格、素質和能力是一張試卷考不出來的。

應試教育的第三個危害是把中小學教育變成高度濃縮難啃、難嚼的硬麵餅。為了應中考、高考之試,中學六年製變成四年製,原來初中、高中各三年的內容都壓縮到兩年講完,初三、高三全用於應試。為了提高升學競爭力,就拚命提高課程的難度。不用說中學,現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數學題,擔任大學理工科教學工作的家長做起來都很費勁。一天幾門高濃縮的課講完後,教師就布置一大堆作業。浙江一位家長做不出,就去問老師這題是從哪裏來的。老師說廣我根本來不及出題,就從書店試題集隨便撕下幾頁讓學生做,這些題我自己也沒有做過。”

應試教育的第四個危害是造成學生知識麵狹窄,偏科現象嚴重。現在的中學是高考、中考考什麼就教什麼,不考就不教,於是考理工類大學的學生不學曆史、地理,考計算機、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不學習生物課。學生成天捧著試題集,大量做試題,其他什麼課外書也不看。一位中學生不僅不知道古代有位王安石,還不知道中國有座盧溝橋。我曾向浙江一所重點中學領導同誌建議加強對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這位領導同誌說:“原因在於高考不考實驗、動手能力,隻要髙考一考,我們馬上就抓。”

應試教育第五個也是最嚴重的危害是教育嚴重脫離社會實踐、脫離社會生活。這是“封閉式管理模式”最致命處。封閉式管理自然可以讓學生擺脫外界的不良幹擾,不去上網吧,不去打架鬥毆等等,但卻把學生同社會實踐完全隔離。學生在太陽出山前就進教室,太陽落山後還沒有出教室。學生說:“太陽不是我們的,草地也不是我們的。”學生每天不看報、不看電視、不聽電台新聞,完全不聞不問國內國際大事。好多學生竟然不知2005年我國隆重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封閉式管理模式把學生變成閉門修行的修道士,成了做題的機器,成了高分低能的書呆子,沒有動手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一位考進清華的博士生不僅不會設計布置一個實驗,甚至連簡單的接線也不會。學生缺乏社交能力、待人處事能力和組織能力,而且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考進清華的這醛髙分學生有的不會穿針引線縫扣子,有的拿到父母的彙款單不知到哪裏去取錢,有的炒雞蛋不知道往鍋裏先放雞蛋還是先放油……這種脫離社會實踐、脫離社會生活的封閉式管理模式是和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相違背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即使進入了大學,如何能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入?在國際上能有什麼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