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4)(1 / 2)

三、在深人調査研究和全國大討論的基礎上,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建議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重新明確社會主義的教育方針和教育原則,製定教育發展規劃,使我國教育能完全融入和諧社會,使我國教育事業從此走上光輝燦爛的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

我想說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應增加高校招生的自主性。這需要堅實的製度保證,需要陽光工程,堅決抵製暗箱操作。逐漸將高考這一政府壟斷行為變成一種百花齊放的社會化的自主行為。這也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一種必然趨勢。在這裏,高校應該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當年的錢鍾書先生數學隻考了30分,但這並不妨礙他憑借紮實的國文與外文基礎考進清華大學,最終成為一代學術宗師。大學在這裏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龔自珍早就指出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而現在我們依然在高叫“一科也不能弱”,搞“全麵開花”,為什麼不能“一枝獨秀”?我們的高考為什麼不能尊重孩子的誌願,讓有文藝特長的去學文藝,動手能力強的去學工科,長於玄思的去學哲學或者理科?如果高校的自主性更大些;這個問題解決起來難度就會小得多。

江蘇省海門中學語文組

葉春雷

立即停止目前所謂的“創新改革”。什麼“素質教育”“研究性學習”,全是走過場裝樣子,我們學生都諷刺所謂的“減負”是“負負為正”。教育部不減教材隻減課時,一會兒不準上晚自習一會兒不準補課,隻能逼著學生們花更多錢去校外補,這類改革,改了還不如不改。還有試題的改革,請出題人不要再自作聰明地出仿寫名段發短信之類的題材,‘誰會在發短信時又排比又講究字數又對仗還有文采?請不要再把生活中美好輕鬆的事搬上試卷去解剖了,好嗎?所有的大學都該向中國政法大學學習,按各省的人口比例和生源質量確定錄取名額,讓更多付出了艱苦努力的學生有機會接受更高一層的教育。繼續嚴查及打擊高考移民。提高北京上海天津的試題難度和錄取分數線。限製複讀生。特別是高分複讀生。每一年不管高考人數如何史無前例地爆出一個嚇人的數字,第二年絕對會登峰造極地再創新高。我們不應忽視複讀生在考生人數中不斷上升的比例。

四川德昌質量技術監督局

李明明

我們需要有德行會育人的老師。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這和我們現在的“教書育人”的說法如出一轍。但是每當我走進校園,看到牆上寫著的“教書育人”四個大字時就會感到十分可笑,會問自己:我們的老師還會育人麼?我自己回答:不會。在高考製度的逼迫下,教師們不能將“教書”與“育人”二者兼而有之,隻妤舍“育人”了。因為高考要的是分數而不是人品,沒有哪一所國內大學會因為你人品好分數不高而錄取你。相反,“萬般皆下品,唯有分數高”。在題海戰術與無數考試麵前,學生們高喊:“讓考試來得更猛烈些吧!”

山西太原進山中學0401班

權斌

實施怎樣的教育改革以及高考改製,才能適合中國的國情和社會發展之需呢?一是將高考考分作為參考,錄取方式則趨於多樣化。高考雖由科舉演變而來,之所以能承延至今,必有其有益一麵。高考的公平公正,已為國民所認可,而且高考的確也能反映考生的學識掌握程度和思考分析能力的差異。因而,廢除高考,必將有損其益,失其公允,有失眾望,大可不必。所以,保留眾所公信公推的高考,並將高考(各科)考分作為高校,尤其是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的高校的對口專業錄取之憑,是最具可信度和參考價值的。隻是對於近兩千所具有不同性質、功能及育人目標的多種大學來說,比較次要的問題。

北京市委機關工委黨校

李紹群轉李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