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學目標不要漂浮要融入。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知識技能目標虛化,過程方法目標遊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貼標簽的情況。設計教學目標注意要切實。
3.教學目標從主要關注知識技能目標向關注三維目標發展,但教學目標不能太寬泛,不是每節課都能凸顯三個維度的目標。教學目標設計中允許對三個維度中的某個目標有所側重。與其麵麵俱到,不如有所突破。
對於教學設計來說,教師要在認真分析教材,分析學生的基礎上,處理好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的關係,使有效預設成為有效生成的前提。教師動態把握教學過程中可能生成的問題,有效進行引導,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4.設計教學目標要從整體考慮,既考慮長期目標,又考慮近期目標和一節課的目標。長期目標主要包括四個方麵,通過數學學習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係,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麵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如《角的度量》一課,有的教師定位於對角的大小概念的理解,讓學生自己思考各種方法量角的大小。學生的方法五花八門,有的學生量邊的長度,有的學生量角張開的地方有多大等等。有的教師定位於讓學生掌握量角的技能,讓學生自己設計量角器,通過這樣一個活動,學生可以體驗到量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點點滴滴。
兩種教學設計,無所謂孰優孰劣,教學目標不同,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及能力均有所不同,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的概念很重要,讓學生學會量角的技能也很重要。對學生而言,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一節課的時間,在一段時間內,或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學生將兩個都收獲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有時機會錯過了,就需要借助其他內容來實現。
教學設計的實例
案例:平移和旋轉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能判斷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數,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數平移。
2.通過具體的學習和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提問:同學們每天都要上學,能說一說平時你是怎樣來上學的嗎?(學生交流)
小結:步行、騎車、坐汽車時人和車的移動都是一種運動,誰知道生活中還有什麼物體也在運動?(學生舉例)
二、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引出課題
談話: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段錄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相同嗎?請你們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的運動方式。
課件播放:電動門、電梯、汽車、電扇葉片、風車等物體的運動錄像。
提問:回憶剛才看的這幾段錄像,再想想你們做的手勢,能把它們按運動的方式分分類嗎?
學生可能將自動門、電梯、汽車的運動分為一類,它們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風扇、風車、指針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
如果學生在分類的同時說出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直接給予肯定,並板書:平移、旋轉。
如果沒有出現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講述:像自動門、電梯、汽車這樣的運動是平移;像風扇、風車、鍾麵上的指針這樣的運動是旋轉。(板書:平移、旋轉)
談話: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平移和旋轉這兩種不同的運動現象。(把課題補充完整)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提問:現在誰能說說平移是怎麼運動的?它有什麼特點?(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沿直線移動)
談話:旋轉是怎麼運動的,它有什麼特點呢?讓我們再來看錄像(演示風扇的轉動)。
提問:風扇在旋轉的時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動呢?有沒有不動的地方?(讓學生到屏幕上指出不動的地方)風車旋轉時哪個地方不動?鍾麵呢?
小結:旋轉都是物體繞一個固定的點轉動。(板書:繞定點轉動)
3.舉例
提問:除了這些現象之外,生活中你還看到過哪些平移或旋轉現象?(學生舉例)
三、探究平移方法
1.探究方法
電腦出示:小鳥平移圖。
談話:誰能到前邊來指一指,小鳥原來在什麼位置,現在在什麼位置,它向什麼方向平移了幾格?
學生可能回答:
①向前平移6格。(教師指出:一般情況下,圖形在平麵上的移動方向用上、下、左、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