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運用什麼方式開展數學教學(2)(2 / 2)

五、利用網絡資源,放飛想象的翅膀

多媒體網絡技術超越了“時間”、“空間”的界限,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機會,學生可以參與演示、參與交互,由學生把握演示的時機,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測試能力打破“齊步走”的局麵,使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發展,尤其利用網絡教室或聊天室,在一些開放題的解決過程中,讓學生分組討論、相互探討,使學生的能力充分發揮。作為課改下新形式──數學實踐活動課,就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資源,使不同的學生得到最優的發展。

例如,數學實踐活動課《參觀果園》,考慮到現在的學生受條件的限製,親自到果園參觀的活動難以實現,因而可以充分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給學生建立了一個虛擬的果園,讓學生通過網上自由進入,查找資料,搜集相關數據,並且通過一些實際的計算,得出新的統計數據,從而進行分析、推理、判斷獲得新的有利用價值的信息;根據“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充分應用網絡技術這個平台,精心設計了“相關知識”這一熱區資源庫,供學有餘力的學生查閱,讓其自行了解一些農業課外知識或其它水果的生長、管理、收成……讓其明確科技種植能夠提質增產,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意識。這樣,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機的整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學習,選擇感興趣或尚未明白的內容自主學習。學生有著更為獨立的思維空間、合作學習的機會,思維更加積極,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自主了,教師可從滿堂的說教中解放出來,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個別化的教育,讓教師教得自在,學生學得輕鬆。讓他們借助信息技術這個廣闊的平台,發揮自己的想象,在浩瀚的資源天空裏翱翔。

有了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學生們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問題、小課題進行探究:個人或小組上網查閱資料,求解、討論、交流,從而多方麵、多角度地理解問題,增強主動探究知識、主動實踐的意識和能力。

六、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延伸的反思

在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整合的過程中也同樣存在的問題和要注意的地方:

1.對於教師

網絡輔助教學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研究;應具備基本的網絡操作技能和網上資源開發、利用等能力,以便最大程度地為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化整合。

在整合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一些問題:教師不能夠充當放映員,讓學生在多彩的多媒體世界裏讀“電子讀物”;教師能夠自製教學軟件(課件)當然好,不過要提倡合理利用校園網和互聯網上的共享資源;計算機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教學,不可能代替教師的情感教育。

2.對於學生

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的整合,那就要求學生更好的掌握有關信息技術技能,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總之,《新標準》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電腦和網絡將成為發展學生的理解及興趣的重要手段,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現代化媒介獲取信息,幫助思考,促進學習。作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現代信息技術不僅能有力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從一些繁瑣、枯燥和重複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思考和探索,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在體驗中學習

體驗使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僅僅屬於認知、理性範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經曆,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

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知識經驗,教學中要注重挖掘教材資源,激發興趣,設計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讓學生經曆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一、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