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時,應當對教材進行拓展,增設一些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與創造的學習內容。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麵積時,先拿出一個長方體的模型,然後把它展開,要求學生分別求出六個麵每個麵的麵積,然後求它們的和。長方體的表麵積=長×寬+長×寬+長×高+長×高+寬×高+寬×高,這時又有的同學提出因為長方體相對麵的麵積相等所以也可以這樣列式。長方體的表麵積=長×寬×2+長×高×2+寬×高×2。有的同學認為還有更簡便的方法。長方體的表麵積=(長×寬+長×高+寬×高)×2。正因為在會求長方體表麵積的同時會很簡便的求正方體的表麵積。因為正方體6個麵的麵積都相等,所以,正方體的表麵積=棱長×棱長×6。這些都是學生們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自主學習的結果。
3.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有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創設不同的情境,讓不同層次的每個學生都能嚐到成功的樂趣。例如,在教學梯形麵積公式這一內容時,為了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教師提出以下三個問題,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1.剪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拚成一個你熟悉的圖形。2.根據拚出的圖形推導出梯形的麵積公式。3.你還能用什麼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麵積公式?學生根據上述三個問題,探索出多種推導梯形麵積公式的方法。即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用一種方法推導出梯形麵積公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自主探索,都有所發現氣、創造,都有成功探索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學生在探索學習中得到發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隻要重視創設良好學習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質量、學習能力、知識的掌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結出豐碩的成果。
優良的硬件環境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條件,教師個人不同的教學特質,因地製宜,采用不同的設備與手段來實施教學。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經常會遇到抽象的內容和嚴密的推理。這就決定了必須通過一些工具來幫助學生認知,使學生深入而形象直觀地理解概念、明確推理過程。
一、信息技術設備
社會發展至今日,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可以發揮很多優勢,促進教學的開展。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根據設備情況和教師個人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可行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形象性、生動性與動態性等特征,促進數學的教學。一方麵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麵將抽象的內容具象化,將變化過程清晰地展示。
如在《植樹問題》一課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設備為學生刨設數學學習環境,設置了鋸木頭、布置展板、立路燈杆、擺花盆、值周生站位五種問題情境,將植樹問題的外延拓寬,展現了點與間隔問題中的多種情況,凸顯了信息技術的特點,並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增加信息容量,學生在五種情境中根據個人興趣選擇一種或兩種情境進行研究;利用信息技術動態呈現信息的特征,學生在生動的環境中經曆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經曆自主探索、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之後,能夠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些學生還能夠對幾種情況進行歸納,有些學生探索出其中蘊涵的“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更廣泛、更有實效的互動交流,不僅有人機交流,而且師生交流更為廣泛,尤其是生生交流變得更為主動、更為自由;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保持信息,不同學生可以隨時瀏覽自己需要的相關信息。
二、學具、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