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意義
數學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知識講解與記憶為特征的陳舊方法,它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解決某一實際的數學問題為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和對數學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主動地獲取數學知識和直接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始終貫徹著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思想,著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由舒展身心。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促進教與學的方式轉變
數學實踐活動的設置,打破了原來學科教學中重書本知識,輕直接經驗;重結論,輕過程;封閉學習多,開放學習少;機械記憶多,實際應用少等的教學模式。
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改變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課堂中充滿著研討、探究、思考的氣氛。學生要改變以聽教師講授,回答教師的問題為主的學習方式。
在實踐活動中,要大膽嚐試,努力克服困難,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歸納,清楚地發現其本質的內在規律,從而獲得知識,並在其基礎上有所發展。
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數學實踐活動的內容就是有趣的、有意義的、有疑惑的。數學實踐課堂就是使學生經曆一個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嚐試探索與成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係,體會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同時這一過程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數學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例如,教學《大樹有多高》,學生在比的知識基礎之上,教師提出測量大樹有多高這一有趣的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出同一時刻影長與竿高的比是一定的這個結論,並運用這一結論解決大樹高度、樓房高度的計算等實際問題。這一過程中不是教師要學生做什麼,而是學生想做什麼,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有助於增進學生的互相交流,發揚團隊合作精神
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研究,得出研究結論,就要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分工,發揚團隊合作的精神。這樣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
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也有觀摩別人的機會;有自己成功的機會,也有自己在大家麵前失敗的時候;有頭頭道道說理的時候,也有推翻自己去承認別人的時候。
一個實踐課題,一個探索過程,展示的是智慧的空間,又給學生創造了合作交流的機會,是一種體現自我協調同伴間優勢互補的有效學習形式。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既相互交流又相互競爭,同時又體現了小組團隊合作的精神。
四、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與應用意識
數學課程是以教學係統的理論知識為主,而實踐活動課則是在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搭起的橋梁。為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就必須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從而拓寬知識範圍,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價值和魅力,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先到銀行去參觀或查資料,了解什麼是利率,然後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存錢、取錢,計算相應的利息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覺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係起來。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
《全日製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指出:“好的數學教育應該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數學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徑。“由此可見,新課程是把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擺在了突出的位置。可以這麼說,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如果我們的數學教學忽視了”實踐或實踐不到位,那麼學生所學的知識就不能形成技能,數學教學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一、數學實踐活動與數學課的區別與聯係
在數學實踐活動教學中,老師反映突出的一個問題是對實踐活動課的認識問題。如有的認為,數學實踐活動就是以往學校開展的數學課外活動;有的認為,數學教學中的直觀性教學活動,如實驗、演示、操作、測量等就是數學實踐活動的教學。這實質是對什麼是數學實踐活動課,它與數學課及其它數學活動有什麼聯係與區別認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