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學認為人的創新意識不存在於現成的認識成果中,而活躍在形成結論成果的探索過程中,隻有認知發展的積極活動,才能釋放創造潛能,驅動著發現真理。教育家皮亞傑說:“智慧自動作發端,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把活動原則落實於教學過程,就應該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探索發現。而動手實踐是最易於激發兒童的思維和想象的一種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發,學生的思維就會有創新的火花閃動。教師恰當地利用這種狀態,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在“觀察物體”中關於平麵對稱現象學習後,開展平麵對稱現象的探索活動,在動手實踐的探索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數學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欲望,產生對現實世界各種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主動地探索未知,進而逐步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這也正是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維所必需的過程。再如,讓學生查找資料:“湖南電視塔有多高?武岡電視塔有多高?他們的高度相當於幾層教室的高度,他們的高度相當於多少個學生手拉手的長度,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形象地描述電視塔的高度?”查資料的方法可謂多樣:可以網上查找,可以看書,可以打電話查詢,可以問大人等,甚至可以實地觀察。這樣的設計不正是體現了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這樣的實踐活動,把學生的外部操作與內部的數學思維緊密結合起來,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學生在動手中獲得了知識,培養了大膽思考,勇於創新的能力。
數學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對於我們來講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數學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還促使學生去發現和研究問題;不僅讓學生積累了知識,還增強了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不僅讓學生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還激發每個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體現了現代的主體性教育思想。通過實踐活動的教學,拓寬現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空間,增強數學學習的意義。但我們的認識是膚淺的,因而,真誠地希望以本文拋磚引玉,並得到專家、同行的指正。
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係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應用數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共識。“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作為數學課程四大版塊內容之一,以其鮮明的實踐性、探索性、趣味性、開放性、應用性,成為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然而,不少數學實踐活動課存在著活動素材偏難、活動要求偏高、活動方式單調、活動追求熱鬧等問題。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應該關注什麼?應該如何選擇活動素材?如何把握活動要求?如何使活動更加有效?
一、選擇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素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數學實踐活動不同於過去麵向少數優秀生的思維訓練和奧數輔導,要求麵向全體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體驗和發展。因此實踐活動素材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選取密切聯係學生現實生活的生動有趣的素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興趣和欲望,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係,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二、注重實踐性和探索性的活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