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某飯店洗手間專門設置了一隻“嘔吐桶”,提供多酒者以備急用。應該說,這樣服務意識是好的,他為客人的所想也是很周到、細致的。可又一想,這不是在助長客人們喝多酒嗎?酒喝得多了,會誤事,後果嚴重。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教育。現在作個比喻:老師好比請客的主人,學生好比被請的客人。這邊是,做教師的十分熱情,不管學生是否能接受,就一股腦地把知識全部給學生,致使學生囫圇吞棗,或越學越糊塗,就像喝多酒一樣;而這邊學生的求知欲太強,把自己當成了一個裝知識的籮筐,隻要是對自己有用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往筐裏扔,造成什麼都去學,不精心梳理,不認真辨別,致使每一樣都學不好,都不能精通,結果一事無成……

如果在酒席上,主人能淡化些自己的盛情,除提供酒水,進行必要的勸酒外,把自己放在與客人平等的位置,讓客人各盡其能,這樣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可而止,那喝酒的風氣相對會文明,喝酒也會是件愉快的事情。再來聯係教育方麵。教師與學生這“主”與“客”,教師盡量地從有益於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來安排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度,布置作業,並盡量以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讓學生都能自由、輕鬆地學習,學有所得,學有所長,而學生要盡量地反客為主,成為學習的“主人”,對自己不感興趣的學科,要充分了解它們的重要性,以積極的心態來主動麵對,采取早預習、多練習、勤複習的方法學好它;對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更要傾注大量的熱情,力求學有所專,學有所用。隻有師生雙方重新定位,則教者會教得愉快,學者學得開心,教與學就自然達到了一種全心的境界。

教師與學生就如同主客一樣是一對矛盾體,今天,我們則要努力化矛盾為統一,主客互為一體,師生互為一體,則教學相長。合作學習這一新的學習理念,首要的就是師生合作、師生互動。隻有付出心血方能達到此境界。願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切實改變教育行為,在怎樣完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點真功,從而真正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共同成長。

深情盡在不言中

據報載:在我國吉林長春工作和求學的30多位老外為學做“活雷鋒”,自發組織起來開著私家車在麥客隆超市門口免費接送乘客回家。一位叫胡雲燕的小姐剛出超市門,就被一老外“纏”上了,請她上車。胡小姐不理會,老外就撲上去,抱著胡小姐的東西往車上扔,胡小姐嚇得直叫起來,引來了超市保安……老外分明是“學雷鋒”、做好事,為什麼就得不到我國公民的歡迎,這除了文化差異因素之外,與老外“學雷鋒”是學其表、而公民不適應這種公開的施舍有一定的聯係。由此想到當前正廣泛開展的“扶助貧困學生”的活動。

現在中國還有不少的貧困家庭,這些家庭子女求學有困難,於是便有了“資助”他們的義舉,很多地方和單位采取發動集體或個人捐資方式來籌措資金,來幫助解決貧困子女“入學難”、“求學難”的問題。許多地方和單位為提高“善行”的影響力,都注重精心設計捐贈活動,場麵搞得很隆重,儀式辦得上規模,再充分借助於媒體“炒作”,不少貧困學生在講到經曆此場景的感受時,全有一種“羞愧”的感覺,他們站在台上接受捐贈,自己的“自尊”一下子消失了,真正地成了一名弱者,以後在老師、同學麵前就會失去自信,與老師和同學之間形成了一道“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