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有經驗的教師往往采取各式各樣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愛好,其中之一的方法是遊戲。
成績差的最普遍的因素主要是,一些教師的教學水平不足,因為以往的教學大綱使學生的知識當中出現缺陷,學生不能很好地獨立而係統地工作,學習責任感嚴重不足。學生學習成績落後有些是因為家庭環境差和患病的因素。
就像這本書第二版序言所講的那樣:“本書作者在對優秀班主任工作經驗進行總結和研究的基礎上,對班主任工作的內容、組織和方式等很多最重要的方麵提出了某些意見和建議。”
因為此本書是於1956年出版發行的,後來又經過數次的重印。在這期間,國內更加係統完整的、篇幅超過他的班主任研究的專著還不曾出現,於是它便在我國班主任研究領域占據了近30年的統治地位。我國對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我國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實踐都多多少少地受到它的啟發與影響。
在此,我高興地向青年班主任推薦的第二本書,是蘇聯的B.M.科羅托夫等編寫的《中小學班主任手冊》。
此本《手冊》由前蘇聯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於1979年前蘇聯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的。
《手冊》重點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特性及教師該怎樣根據這些特性來進行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介紹,並推薦了生動有趣的教育活動形式。
該《手冊》是由李興漢等人譯成中文,由中國農業機械出版社於1982年2月出版,一次就印發了12萬冊。由此可見,11年前,中國農業機械出版社的同誌就具備了較強的市場競爭意識。
此書共分成5章25節。
此書第一章有關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此書第二章有關現代學生的特性和普通學校教育活動的總任務。
此書第三章普通學校一至十年級學生教育的基本內容。
此書第四章全校性教育活動的示範方式。
此書第五章學校、家庭、生產單位和社會團體聯合搞好教育學生的工作。
其中第3章分成8節,依次介紹了一至三年級、四至六年級、七至八年級、九至十年級學生的基本特性和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活動方式。
此書第4章分成11節,介紹了全校性教育活動的示範方式:全校性集體的組織機構及其構成——固定性和臨時性團體;全校性集體的內部關係和校外聯係;參與普及中等教育的工作,幫助學生培養認真的學習態度和發展求知興趣;參與社會政治活動;高年級學生的社會公益勞動與提高他們職業興趣;樹立共產主義道德、紀律和文明行為的準則;開展軍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增強審美修養和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參與體育鍛煉,進行體育活動和旅行活動,做好衛生保健教育;樹立和維護學校傳統;開展學生的暑期活動。
此書第5章分成6節:加強家長的教育學修養;學校和班級家長委員會活動的示範方式;小區委員會活動的示範方式;住宅、街道、村鎮公眾委員會活動的示範方式;改善學生家庭作業的布置工作。
此書共計17萬字,244頁,除了80頁的附錄外,在164頁的正文中第三章有106頁,即一至十年級學生的基本特性和教育任務,教育活動方式的內容,這些都會對班主任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的一般特性有很大的幫助,針對此特性,《手冊》提出了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任務。
在講到七至八年級學生基本特性時,《手冊》中提出:
七至八年級學生屬於少年後期,其求知欲、能力和創造性都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此年齡段的少年的興趣早已遠遠超出了其所學課程的範圍,拓展得越來越寬闊、越固定。他們不僅僅是對科學發明、文學、醫學、技術和藝術上的趣事感興趣,並且開始嚐試著對這些事實進行思索,然後給出自己的評價……假如此時少年的興趣得不到大人應有的指導,那麼,這些興趣就會順著不利的方向發展下去,變成空虛的消磨時間。
他們道德品質的本質和周圍人們的性格特征,以及對自身品質和自我教育的必要性的認識,要遠遠比五至六年級學生深刻了許多。
處於八年級的少年,已經對選擇職業的問題開始了認真的考慮,所以他們在學習興趣方麵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基本上來講,在少年後期學生已經明白怎樣如何以適當的方法來進行腦力勞動,不過他們並不常常運用這種方法。在少年後期學生常常是寧願勞動而不肯休息,即使休息的條件十分優越,也會這樣。
《手冊》中還比較詳細具體地介紹了每個年齡階段中小學生的特性,這有利於增強教師認識學生普遍特點的效率。
《手冊》的附錄耗費了80頁,也就是占了全書三分之一的篇幅,附錄共包括了10方麵的內容。
1.普通中學的條例。
2.評定學校工作的標準。
3.普通學校組織學生公益勞動的方法。
4.普通學校學生開展暑期活動的章程。
5.普通學校學生的體育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