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之間彼此偶然出現的對立情緒;對別人的嫉妒、心胸狹隘、對人類事業的毫不關心,這些感情思想的冰川,都會在鼓勵人心的科技成果的陽光照射下冰釋消融的。

在實際教學中,類似《賣柑者言》、《大鐵椎傳》這類文章少分析一些,把時間節省下來適當給學生介紹些國外科技動態,有益於縮短現代社會與教學和學生之間的差距,讓學生更加明白學知識、讀書是要服務於科技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

了解外國學生如何學習

逐漸引領學生們關注外國學生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完整深入地理解教育的本質,讓學生更主動熱情地配合老師的工作,從而順利地開展教育教學改革。

我經常讀外國學生的作文給學生聽。

一位法國中學生寫的是自己遠離故鄉,有意選擇艱苦的環境去感受生活,磨煉自己意誌的經曆。他講述了自己告別了父母和安逸的家庭生活,到遙遠的非洲南部,與當地居民在一起居住、生活達一年之久的生活經曆。我念完之後,學生們都深浸到思索當中:為何外國學生會能那麼自願地去接受艱苦生活的錘煉?

一位美國中學生寫的是當麵對家庭生活發生不幸時自己是如何做的,學生時代便勇敢地肩負起支撐家庭生活的重擔。

蘇聯的中學生寫的是他們在集體生活中怎樣加強自己與他人協同的能力,怎樣學會尊重理解他人和遵守社會公德。

長年以來我一直不間斷地訂閱《外國教育動態》雜誌,隻要上麵有了適宜學生的內容,我便及時地介紹給學生。

很多國家比如日本都把愛國主義做為一項重要的德育內容,他們的學生都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當我為學生念有關介紹“日本山口縣的教育”的文章時,其教育方式和內容都引起了學生們極大的關注,尤其是有的學校想盡辦法來錘煉學生的意誌,比如有的赤足小學,讓學生脫掉鞋來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對學生赤足到鵝卵石地上去跑的行為給予充分的鼓勵,這一做法,引發班內學生濃厚的興趣。

在念《加拿大教育一瞥》這篇文章時,學生們感到在加拿大有些學校的確是將學生看成為學習的主人公。有的校長介紹道:“我們學校裏有500名學生,便有相對應的500張不同的課程表。學生可以完完全全地依照自己的實際水平,每日的每節課都可以選擇適宜自己的科目與教師去聽課。”如此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一樣培育出了大量的人才。

在念《美國教育掠影》一文時,學生們對美國有些中學的選修課,達到了幾十門甚至是一百多個學科感到難以置信。說:“我們這裏剛開始講一點課外的知識,就有一些人覺得已嚴重衝擊了考試科目,如此理解學生的學習的確是過分狹隘了。”

當我介紹有些美國學校設立了實習牢房,將一間屋子弄得光線暗淡,十分潮濕,然後讓學生到裏麵去。學生聽後說:“這簡直是在摧殘青少年。”我說:“假如我們不是以批判家的角度,而是從合理的一麵來思考呢?”有些同學講:“我認為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體驗在犯罪之後所帶來的痛苦後果,從而防止犯罪吧!”

有一次,上海10個縣、區的老師到班上來聽我的課,我把語文教材講完之後,便為大家講了一篇《外國教育動態》上刊登的文章:《哥倫比亞少年教改營》。此教改營裏全是犯罪的青少年,不同之處在於是把教改營編成了一個行政單位——市。全部由犯罪的青少年來擔任市長及銀行行長、會計、管理人員,這使他們在管理過程中充滿了主動性和自豪感。體會到真正做人的幸福感;找回了做人的尊嚴;同時增強了與他人、與社會融洽相處的能力。讓自己在對別人、對社會履行責任的過程中消除了以往不負責任、損害社會的觀念行為,重塑了自我。此教改營收獲了超乎想象的教育效果,讓班上同學感到非常吃驚。如此一個由犯罪青少年構成的小社會,管理得有條不紊的成功範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眼前的學生們基本上走的是一帆風順的人生道路,那麼在管理一個班級方麵,應該是綽綽有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