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是指擺脫不符合客觀實際的錯誤思想的束縛,而不是把正確的理論當做習慣勢力或陳舊的傳統觀念予以拋棄。離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解放思想",隻能是胡思亂想,隻會導致盲目性,給革命和建設造成損失。因此,正確認識和理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對推動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的思想觀念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中固有的,而是從客觀實際中來,是對客觀實際的反映。解放思想所強調的就是要客觀地觀察問題、研究問題,在觀察問題、研究問題時,不能從本本、條條出發,而要從客觀實際出發,按照客觀事物的本來麵目及其固有的規律認識事物。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和把握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形成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從而達到主觀思想和客觀實際的相統一。解放思想的本質就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鄧小平同誌明確地闡述了這一思想,他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因此,隻有解放思想,才能達到實事求是,隻有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當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按照客觀規律去研究改革開放中遇到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曆史上我們黨曾有過兩次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一次是四十年代初期的延安整風運動。它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的思想,從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蘇聯經驗和共產國際決議神聖化的教條主義思想束縛下解放出來。經過延安整風,全黨確立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從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另一次是從七十年末開始,圍繞"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全黨的思想從"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重新恢複和確立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我們因此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偉大勝利。這些事實生動地證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黨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法寶。
五十年代後期,毛澤東同誌曾多次指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旨在克服教條主義,倡導敢想、敢說、敢幹的創業精神,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新路子。然而,由於當時沒有從理論上闡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之類的脫離實際、違背客觀規律的任意妄為、主觀蠻幹,當成是解放思想,竭力加以宣揚,這不僅是對解放思想的嚴重歪曲,而且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改革開放以來,在鄧小平同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指引下,我國的經濟建設、綜合國力、人民生活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從經濟速度發展較快的沿海地區來看,其經濟發展的經驗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了解放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而這正是我區過去做得不夠的,今年區黨委提出"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快發展",組織全區開展解放思想的大討論,這對加快我區經濟發展,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建立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以鄧小平同誌"三個有利於"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標準,從我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勇於衝破姓"社"姓"資"思維定式的禁錮,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思想更解放一些,膽子更大一點,敢闖敢冒險敢試驗,把我區經濟建設盡快搞上去。
值得指出的是,在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深入發展的今天,仍然有人在脫離實際,搞不顧客觀規律的唯意誌論,仍然有人用僵化的觀點看問題。從思想認識上看,這些人對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缺乏深刻地理解,對解放思想的意義缺乏認識,思想落後於實際。因此,當前重溫我黨關於解放思想的大討論,進一步宣傳解放思想的重大意義,宣傳一切從實際出發,還是十分必要的。
(原載於《寧夏宣傳》199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