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在多黨合作中堅持共產黨的領導(1 / 1)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領導,是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根本保證。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領導,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政治製度所決定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多黨合作的存在、發展和鞏固是以共產黨的領導為核心、為前提、為根本保證的。共產黨對多黨合作的領導,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主要依據憲法和法律,通過政治協商實行政治領導,而不是直接的行政性領導。民主黨派在政治上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法律地位上則是平等的、獨立的政黨。因此,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製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製度,這一製度產生於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爭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鬥爭的光輝實踐,發展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並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中不斷鞏固、發展和完善,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領導,是各民主黨派作出的正確曆史選擇。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和統一戰線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我們黨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長期團結奮鬥的重大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具有曆史的必然性、偉大的獨創性和巨大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中確立了在中國人民中的領導地位。各民主黨派在鬥爭的實踐中認識到,隻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民族解放,國家振興。在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曆史時期,各民主黨派成為各自所聯係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都把致力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作為自己的政治綱領。

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合作,是新時期統一戰線中的重要內容,是為實現黨的事業,完成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所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製度是符合我國國情、有利於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穩定的。這一製度規定了民主黨派的參政黨地位,規定並保證了各民主黨派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權利,規定了各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和發揮監督作用的總原則,為各民主黨派最大限度地創造了所能發揮自身政治作用的條件和環境。在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共同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形成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政治格局。民主黨派對共產黨的領導的認可和擁護,得到共產黨各級組織和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這對於民主黨派開展各項政治活動、社會活動、發展成員、建設機關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隻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才能真正保證各民主黨派與共產黨為共同的目標團結奮鬥,保持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正確方向;隻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才能使各民主黨派在與共產黨團結合作中實現本黨的綱領,為民族的偉大複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領導,是我國政黨製度區別於西方多黨製的根本特點。我國政黨製度的顯著特征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在這些基本特征中,最根本的是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係絕不是像西方政黨之間大黨對小黨、執政黨對在野黨的傾軋、排擠或是收買、脅迫的關係,而是充分尊重、親密團結、合作共事的友黨關係,這就從根本上避免了政黨攻訐造成的政局不穩和政權頻繁更迭,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社會內耗,維護政治和諧穩定與國家長治久安。

(原載於《寧夏日報》2009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