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議論文(1)(2 / 3)

綜上所述,隻有自食其力,保持獨立的人格尊嚴,嚴於律己,方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有骨氣的人。

幫你學鑒賞

作者從日常生活中取材,首先指出有些身強體壯的人竟然也在大街小巷乞討,並進一步指出,他們乞討的本質原因是缺乏做人的骨氣。然後,作者從“要能自食其力”“要能保持人格的獨立”“要嚴於律己”這三個方麵說明怎樣做一個有骨氣的人。文章層次清楚,結構清晰。

他的裸捐並不偉大

方毅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接受英國BBC電視節目訪問時表示,將把自己580億美元(約合4530億元人民幣)財產全數捐給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一分一毫也不會留給自己的子女。

另據港媒報道,比爾·蓋茨希望自己對世界有“正麵的貢獻”,並表示這是他和妻子梅琳達的共同決定,他說:“我們決定不會把財產分給我們的子女。我們希望以最能夠產生正麵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

我以為,比爾·蓋茨的偉大,在於他的遠見、他的智慧、他的奮鬥曆程,而不在於他這次將580億美元悉數捐出。因為,他的這次裸捐是建立在他已經功成名就的前提下。

幫你學技法

馬賽克@you:列舉現象,分析現象,引出論點,展開論證。將列舉論據與分析論據相結合,讓論證顯得更嚴密。這種論證方法我們應該掌握。

他擁有了他想要的一切東西了,他的財富對他似乎也沒有太大的作用了,與其把這些錢供子女們隨意揮霍,倒不如把它們捐給那些需要的人,讓這些錢發揮最大的社會價值。

跟某些人比較,比爾·蓋茨的這次裸捐並不算偉大。想想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將身上僅有的一百多元捐獻出來的那位老乞丐,想想將自己存錢罐裏麵所有的錢全部捐獻出來的無數小學生,想想掏出自己的錢物後悄悄離去的那一位位不留名的捐獻者,想想年邁多病委托辦公室的同誌將1000元捐款送到接收點的85歲的離休幹部、老共產黨員李誌德老人。老乞丐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年邁多病的老人最需要的就是治病的錢,但他們選擇了幫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而比爾·蓋茨已擁有一切,悉數捐出財富並不會影響其正常的生活,沒有了這些錢,他和子女們照樣可以過著比常人好幾百倍的生活。與比爾·蓋茨相比,那些連自己的溫飽都尚未解決的人,那些更需要物質支持的人,他們的愛心捐款更讓人感動,其人性的光輝更為耀眼。

幫你學技法

貓小白@you:巧用對比,突出論點。將兩種情況放在一起作比較,並簡單表明自己的看法,這樣寫更能突出文章論點,讓文章主題更突出。

所以,我們不能單單以捐款數目的多少來判斷捐獻者的偉大與否。但與其他富豪相比,比爾·蓋茨的捐款又是實在的!

多少企業或個人在捐款現場會上,舉著那些寫著巨額數字的巨大支票,被人簇擁著在鏡頭前,而事後這些“空頭支票”隻成了玩“捐贈秀”的企業或個人的免費宣傳廣告,實在令人不齒。

從某種程度上說,比爾·蓋茨的這次裸捐不能算為偉大,因為它並不讓人感動。

幫你學鑒賞

本文觀點新穎獨特,引人深思。作者由比爾·蓋茨裸捐說起,提出自己的觀點,比爾·蓋茨的裸捐並不算偉大,比起汶川地震後為災區默默奉獻自己的力量的人們,後者的捐贈更讓人感動,更具有人性的光輝。但與其他富豪相比,他的捐贈又是實在的。由此,作者得出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能單單以捐款的數目來判斷捐獻者的偉大與否。觀點鮮明,讓人信服。

要有“吃度”

佚名

孫中山先生曾說過:“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唯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他認為中國人的飲食是可以成為世界人類之師導的,這話至今看來還是對的。我國飲食品種之多,之精美,之獨特的魅力,一直為世人所鍾愛。如今你到世界各國去,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餐館。“吃在中國”,已成為世界之共識。

幫你學技法

小妮子@you:以孫中山先生的名言引出論題,入題巧妙。引用名人名言,為下文論證作鋪墊,這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開頭方法。

然而,在等級森嚴的社會裏,“吃”又成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征。無論在封建時代或是當今社會,中國人的吃,都是同權力、財富、地位緊密相關的。皇帝之吃與貧民之吃有天壤之別。據說慈禧太後一頓飯要擺上128道菜,花費白銀100兩。如果此銀折合成小米,可供15000個農民吃一頓。慈禧即使有牛一般大的胃口,也吃不了這麼多菜,大部分的菜她隻不過用筷子尖碰碰而已,但菜的種類不能減少,因為講究的就是一個帝王氣派。

聯想到當今社會一些貪官和奸商富豪,他們的擺闊顯富,絲毫也不亞於古代帝王。動輒幾千元、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一桌的天價豪宴,在他們看來隻是小菜一碟。他們有權力,有地位,別墅、汽車、美人樣樣都有了,於是,便絞盡腦汁炫耀奢侈,在“吃”上下工夫。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凡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中遊的,都成了他們吃的對象。他們吃珍禽,食猛獸,食不厭“新”,食不厭“精”,食不厭“奇”,吃壞了自然生態,害苦了子孫後代……

汙吏們如此窮凶極惡地吃,大都不是自掏腰包,吃的都是公款,都是人民的血汗錢。報載我國每年公款吃喝達到千億元人民幣,這是一筆多麼巨大的財富!如果把這筆錢用於醫療、教育、社會保障事業,該是多麼深得人心!相反,老百姓對這種腐敗的吃,看在眼裏,恨在心頭。這種吃,吃壞了黨風,吃壞了社會風氣,吃掉了民心,實際上已經是一種犯罪。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如今,公款吃喝、大吃大喝的奢靡之風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成為人們切齒痛恨的頑症,它是同建設節約型社會背道而馳的。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但食亦有道,吃要有度。

幫你提個醒

貓小白@you:作者在論證的時候,層次不是那麼清楚。若能提煉二到三個分論點,文章層次將更清楚,結構也將更完整。

幫你學鑒賞

本文是一篇中規中矩的議論文,作者先由孫中山對吃的言論引出話題,再舉例論證在中國“吃”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征。為讓論證有據可依,作者選取了慈禧太後一頓飯要擺128個菜的奢侈,以及貪官汙吏擺闊顯擺的事例作為論據,然後又將論題引到公款吃喝上來,最後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腐敗的吃其實是一種犯罪。觀點清晰,發人深省。

清除名利的雜草

淩婷然

人格的高度在於心靈的淨化。了卻名利的雜念,人格的高山才能更加巍峨。故鶴不為人類賜予的穀粒所惑,而逍遙於九霄雲外——自由自在,興至而鳴,清音幹雲,悅耳動聽,以獨立的品格獲得了人類的欽佩。雞卻因口體之奉諂媚人類,落得個任人宰殺的下場。

名利是隱藏於靈魂深處的雜草,總是在黑暗的角落裏潛滋暗長。何以清除?唯有高尚的品格,唯有澄澈的心靈,才能使之不得滋生。

幫你學技法

馬賽克@you:巧用對比,凸顯主題。在文章開頭列舉兩種動物截然不同的境遇,並加以對比,使觀點不言自明,讓讀者讀後一目了然,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不為名利所動,心靈才能更加淳樸,人格才顯得偉岸,人才能高山景行。

錢鍾書拒絕世俗名利的誘惑,為世人樹立了一個典範。他拒絕參加一切記者招待會,然而他的美名照樣遠揚,他的作品依舊備受讀者喜愛。當他的《圍城》出版後,他婉言謝絕紛至遝來的各種約見;當出版商提出給他豐厚的報酬時,愛書如珍寶的他隻列出了一長串書名交給他們。他那種與生俱來的甘於寂寞、不求聞達和毀譽不驚的人格,使他身處物欲橫流的社會卻依然能保持真正的學者風度。他的心無雜念,他的淡然儒雅永遠值得後人敬仰。

不為名利所困,是一種錚錚鐵骨、高尚人格的表現。戲劇界的泰鬥——梅蘭芳,其品格也讓世人景仰。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我們國土的年代裏,梅蘭芳拒絕日本人豐厚的報酬,蓄須明誌,堅決不給日本人唱戲,寧肯放棄自己鍾愛的戲劇藝術也不屈從於日本人。他拒絕了侵略者,顯示了一個中國人的錚錚鐵骨。

這種不為名利所動的人是我們民族的脊梁,他們使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堅強屹立。但也有人任黑暗籠罩心靈,讓名利的野草瘋狂地生長,如秦檜、和珅等。在曆史的長河裏,他們是腐朽的代表,遺臭萬年,像雞那樣草了終生,為人們所唾棄、責罵。

清除名利的雜草需要心靈的淨化。佛語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淡泊名利,方能寧靜致遠,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得失俱忘,任天上雲卷雲舒。人們要用人格的高尚驅走追名逐利的意念,用光芒四射的陽光照耀心靈的角落,像鶴長嘯九天那樣坦蕩充實,清音幹雲,光明磊落。

幫你學鑒賞

文章標題為“清除名利的雜草”,作者在這裏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名利比做雜草,觀點清楚突出且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正文部分,作者既將鶴與雞不同的境遇放在一起比較,還列舉了錢鍾書、梅蘭芳等不為名利所動的事例,也舉了秦檜、和珅等為名利所累的事例,從正反兩個方麵論證了清除名利雜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幫你學技法

貓小白@you:結尾引用佛語和化用古典詩詞,增加文章的韻味。在結尾處引用或化用一兩句古語,能讓文章論述既有說服力,又有一種詩情。

懂得寬容

周若馨

幫你學技法

小妮子@you:引用名言,引出論點。引用名人名言,並且簡單予以解釋,從而引出論點,論點清晰。這種寫法是議論文常見的開頭方法。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題記

紀伯倫曾說:“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境界,也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境界。盡管如此,我們都要懂得寬容、學會寬容。

寬容可以厚德,厚德可以載物。曆史上太凡成就了一番事業的人無不是寬容之人。齊桓公寬容了曾與他為敵的管仲並重用了他,唐太宗寬容了直言不諱的魏征並以他為鏡,楚莊王寬容了那個在慶功宴上行為不端的功臣。有寬容心的人都是虛懷若穀者,都有著博大的胸懷。

發明家愛迪生也是如此。愛迪生成功發明燈泡後,讓一個學生把燈泡拿到樓上去。可能是太過緊張,那個學生一個趔趄把燈泡打破了,其他學生都埋怨他,愛迪生卻沒有責備他。第二次成功製出燈泡後,愛迪生還讓那個學生拿到樓上去。這次,燈泡沒有再被打破。其他學生對愛迪生的舉動很不理解,愛迪生的回答是:“隻有這樣才能讓那個學生不再有負擔。”所以說,寬容能消除他人心中的負疚感,使其變得輕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