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2011年展望(2 / 3)

它提供的材料是一則寓言,記錄了小橡樹否定蘋果樹、玫瑰花的“勸告”,終於成長為一棵“給鳥兒棲息,給遊人遮陰”的大橡樹的過程。這實際上是一道定向性材料作文,材料指向比較集中——成長不能左顧右盼,適合自己才是最好;成長需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成長需要走適合自己的路;成長需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成長需要堅守自我(不能喪失自我,不能盲從);成長需要鎖定自己的目標。這就使我們自然聯想到當前有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往往不切實際地提出要求和期望。設題有一定的現實針對性,考生也會有一定的感受和認識。

二、中考作文新題演練指導

文題一:閱讀下麵文字,按要求作文

微笑是盛開在人們臉上的一朵美麗的花,時時刻刻散發著迷人的芬芳。當生活像一首歡暢的歌那樣輕快流淌時,露出微笑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當生活像一條布滿荊棘的路那樣寸步難行時,露出微笑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在我們曾經經曆過的生活中,或者在我們閱讀過的文學作品中,或者在其他什麼地方,仔細回想不難發現,一定有一些難忘的微笑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請以“難忘那個微笑”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點撥】對題目咬文嚼字,考生不難審出這篇作文寫記敘文最易上手。關鍵是如何理解“難忘”?不是一般地留下印象,而是難以忘懷,這就要交代清楚:什麼樣的情形下出現的?為什麼會難忘?當時產生怎樣的心理反應?後來難忘有什麼樣的表現?根據“難忘”,可以判斷應該用回憶的方式,或者“現在—過去—現在”,或者“過去—現在”,或者“現在—過去”。重點應該是“過去”部分,而不是現在部分,否則就是詳略不當了。要有明顯的語句表明進入回憶部分。如何理解“那個”?就是“那一個”,同一個可以出現,但不能寫成幾個不同的,否則就是審題不準了。如何理解“微笑”?根據題目前麵的引言部分,可以寫自己遇到並看見過的親人、朋友、陌生人的“微笑”,也可以寫留在印象中的來自影像中的“微笑”,也可以寫閱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用語言描述的“微笑”,等等。一定要有關於那個“微笑”的描寫。

文題二:那一次,我說了“不”

【點撥】這是一個“懸念型文題”,因為“那一次,我說了‘不’”是事情的結果,因此,文章的重點是解釋原因:為什麼要說“不”?是怎樣說的“不”?說“不”表現了“我”怎樣的思想和性格?另外,也要關注文題中的“那”字,“那”表明是回憶以前的一件事,在寫作時應該采用倒敘的順序。

文題三:讓我再看你一眼

【點撥】你筆下描繪的或許是離別母校的感慨,或許是離開故土的依戀,或許是永別親友的悲愴,或許是離失寵物的痛楚……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感情基調——依依不舍。文章應該著力挖掘這種濃濃的情愫,讓你的文章充滿深情。首先需把握好文題中的“你”這一人稱角度,可以將“讓我再看你一眼”反複穿插在全文中,使全文都用第二人稱表達;也可以運用情景交融的語言寫出畫麵之美和情韻之美。詞語的選用上可以多一些書麵詞語,並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整篇文章的語言凝練而優美。

文題四:引領我成長

【點撥】如何理解“引領”?就是“指引、帶領”。這是一個褒義詞,所以填寫的內容應該是起下麵作用的:如何理解“我”?就是不是別人,也不是“我們”;如何理解“成長”?就是思想上逐漸走向成熟,不應該是某一個瞬間發生和完成的。以上也不是簡單發問、簡單回答,因為,如果不清楚這些,就可能造成選材和立意的誤區,造成偏題。考生應該選擇自己最有把握、最熟悉的、最有內容可寫的詞語,比如:“媽媽的目光”“老師的鼓勵”等;選擇便於切入、相對具體一點的,涉及範圍不要太廣的詞語,比如“語文”“古詩”等。需要注意的是,“引領”不是“陪伴”,還要注意的是,所選事例在圍繞同一個主題時,不要重複;一定要在作文相應的地方,比如段首或段尾,恰到好處地點出引領“我”在什麼方麵成長的,成長的表現是什麼。

文題五:你不一般

【點撥】此題引導考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關注身邊的生活,從身邊熟悉的親人、朋友、師長中去選擇寫作對象;考生要善於“從尋常中發現精彩,在平常中感受美麗”,寫出寫作對象的不同尋常之處(即不一般),這篇作文應定格於寫“人”,那麼,以具體的事情寫“人”,以生動的細節寫“人”,以樸素的感情寫“人”,就切合題中應有之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