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石景宜博士(3 / 3)

這一點又證明廣東人絕不保守,對新鮮事物極為寬容,心胸極為豁達。廣東人,還有福建人,有了這一些特點,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些革命或者革新的英雄人物,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林則徐等等,都生在閩粵,就絲毫也不足怪了。

我像博士賣驢一樣,嘮嘮叨叨地寫了這樣一大篇,所為何來呢?我隻想證明一件事,證明石老確是一個佛山人,一個廣東人,一個真正的佛山人、廣東人,廣東人所有的優點,他無不具備。我由石老而聯想到我的另外一個老朋友林誌純教授。林是福建人,較我猶長一歲,是地道的耄耋老人了。個子雖不高,然而腰板挺直,走路健步如飛。在他眼中,宇宙間好像沒有困難之事,字典裏好像沒有“困難”二字。他做事果斷迅捷,我從來沒有看見他皺過眉頭,像是一團火,一往無前。同這樣的人見麵,自己縱因事碰壁而精神萎靡,也必能立即振作起來。有這樣感染力的人是極少的,林老就是一個。

然而,石老也是一個。要舉例子嘛,就在眼前。今年11月8日,石老在中央教育部的支持下準備向全國一百零一所“211工程”的大學贈書,地點選在廣州的暨南大學。暨大是一所有九十多年曆史的著名學府,從上海遷至廣州,以麵向華僑為主,兼收內地學生,學生數目已達一萬多人,教師隊伍整齊,圖書設備豐富。這次贈書是一次空前壯舉,石老和暨大都希望我能參加。但我自念年邁體衰,難耐長途跋涉,沒有答應。可我萬萬沒有想到,11月1日上午,石老竟在施漢雲和漢屏姐妹陪同下,不遠數千裏,專程從廣州飛到北京,親臨寒舍催請。這頗有點出我意料,然而感激之情卻溢滿胸腔,我義無反顧,隻能舍命陪君子了。

有一件小事兒,頗值得一提。我正在寫《新疆佛教史》中的一章,需要台灣出版的《高僧傳索引》,但在北大圖書館中卻隻能找到其中的一本。這次見到石老,不禁向他提到此事,我隻不過是試一試運氣而已。然而我萬沒有想到,四五天以後,漢雲從香港打來長途電話說,《高僧傳索引》石老已經用十萬火急的辦法,從台灣購得,又用真正的特快專遞的辦法,運到了香港,共用去兩千多港幣。聽了以後,我感激得簡直說不出話來。這是我最想得到的一套書,然而茫茫大地,渺渺人寰,我托什麼人,到什麼地方去找呢?可眼前竟不費吹灰之力,於無意中得之,真是“不亦樂乎”了。從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也能看到石老對朋友之忠誠,辦事之雷厲風行,我欽敬之心油然而生。

我在上麵已經說到,石老捐書的規模之大是絕對空前的。這一件事,從表麵上看起來,能促進海峽兩岸文化教育的發展。但是,我認為,其意義遠不止於此。它能增強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而了解又能使感情增長。感情逐漸濃厚了,會大大地有利於統一。不管眼前還有多少跳梁小醜別有用心地在搗鬼,在破壞,中國有朝一日必然要統一,這是順乎民心應乎潮流的問題,螳臂是擋不了車的。等到將來吾中華土地金甌重圓之日,麒麟閣上必然有石老的名字,這還用懷疑嗎?

我本來沒有打算寫這樣多的,然而下筆不能自休,仿佛不是我拖筆寫字,而是筆提著我寫。寫到這裏,好像還有許多許多話要說。我用盡全力,強迫自己停下筆來。好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石老石景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