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學生道路交通事故如何防範與處理(1 / 2)

如今全球每年死於道路交通事故的超過100萬人,平均每50秒鍾就有1人死於交通事故,每2秒鍾就有1人遭受車禍。因此,道路交通事故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第一殺手”。

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居世界第一位,死亡率約為發達國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在所有交通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占絕大多數,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全國安全生產事故總死亡人數的80%左右。

1.影響學生交通安全的主要特征

青少年學生在意外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事故與他們的年齡增長成反比。青少年年齡越小死亡率越高。從生理學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麵:

青少年的視力夾角小於70度,成年人則超過80度。由於視角方麵的影響,他們的視力隻看見局部物體,看不到整體物體。

青少年看到一輛行駛的汽車大概需要4秒鍾,而成人隻需要1/4秒。兒童在判斷車輛的速度時需要借助固定的物體,而成人的目測力強,容易看清來往車輛和判斷車速距離,兒童在這方麵稍差。

青少年的感知係統還不能把眼前的情況與危及自身安全的信息串連起來,用來指導自己的行動。

青少年身體矮小,目標小,視線容易被其他障礙物遮擋住,司機也很難發現,他們往往也看不準汽車的確已經到眼前。

青少年的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力的時間低於成人。他們走路開始時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稍長,注意力就開始分散了。

學校的老師要特別注意青少年的以上特點。

2.學生交通事故有哪些隱患

青少年學生發生的交通事故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2.1 第一種情況突然出現在車行道被車撞倒

青少年活潑好動,腿腳特別靈活敏捷,他們尤其喜歡相互打鬧、相互追逐。有時光顧著玩得痛快,往往情緒高漲、激昂不顧來往車輛,突然奔到馬路中央。有時為了拾一隻滾到馬路上的皮球,也會不顧疾駛的汽車衝到馬路上。

2.2 第二種情況從車前車後猛跑

青少年學生從車前車後猛跑而發生的交通事故為數最多。大多發生在高年級學生身上,主要原因是學生們生活經驗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交通安全常識,對機動車這種“危險”的“鐵老虎”認識不足,也有個別學生由於趕時間心裏慌張,麻痹大意,沒有觀察來往車輛,亂穿馬路而被車撞。

2.3 第三種情況騎自行車發生的交通事故

青少年學生騎車事故經常發生,主要是由於騎車騎得太快經驗不足,自我保護意識太差,如有些學生騎自行車左轉彎時,沒有伸出手示意;青少年學生好勝心強,在道路上相互追逐或騎快車、飛車都可能造成精力分散,發生車禍。

3.學生在上學放學和外出活動道路上的安全防範

3.1 學校要經常加強交通安全教育

學校要經常利用班會課、生活常識課和有關活動,對學生進行安全過馬路,遵守交通規則的教育,幫助他們學會交通規則和正確穿馬路的方法,從小就樹立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3.2 道路旁邊要建立合適的交通安全標誌

學校門前馬路上要劃橫道線,在離學校百米處設立警示標誌提醒司機慢行。低年級學生上學放學橫穿馬路時,學校要安排護送教師,設立專門標誌,定時、定點護送學生安全往返。

3.3 學生過馬路時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過馬路時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並且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3.3.1 過馬路必須走在人行橫道上斑馬線上,嚴禁在橫穿馬路時打鬧、追逐。雨天撐傘行走別讓雨傘遮住視線。

3.3.2 如果沒有人行道或人行道上有障礙物時,可以在距路邊緣或者障礙物邊緣一米寬度內慢慢行走。

3.3.3 橫過車行道必須走人行橫道。通過有交通信號控製的人行橫道,須遵守信號指示;沒有交通信號控製的人行橫道須注意來往車輛,不準追逐、猛跑。沒有人行橫道的須直行通過,不要在車輛快到跟前時突然猛跑,特別注意要從走過街天橋或過街地道內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