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觀念
(一)中學的教育教學特點和發展方向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麵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黨的十五大報告強調指出:“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受教育者素質的提高,培養德智體等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麵素質教育轉變,這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中小學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礎教育麵臨的一項重大任務。
全麵推進素質教育是中小學的緊迫任務。
實施素質教育是迎接21世紀挑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我們也必須深刻認識“應試教育”對中小學教育產生的影響和危害。明確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目標,樹立素質教育的基本觀念。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麵向全體學生,全麵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麵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為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奠定基礎。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國家將逐步建立起以素質教育的課程、教材體係為核心,以教育質量監督控製製度、科學的考試製度和督導評估製度為機製,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根本保證,以教育的法律、法規為依據,以全社會的支持、參與為保障的素質教育運行體係。
實施素質教育要取得家長、社區的支持。使家長、社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參與對學校的管理,形成社區參與教育的有效機製和實施素質教育的環境。學校要建立定期聯係和反饋製度,聽取家長、社區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接受家長、社會對學校工作和教師工作的監督。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涉及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內容和方法等方麵的一場重大轉變,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的自我完善。
(二)選擇合適的學校
在全國各地,每年的三四月份,家長們開始奔走於各大中小學。為了能給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學校,各個家長各顯神通,廣為奔波。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未來。人們期待著孩子們都能上“好學校”,都能有美好的未來,而這有待於推進教育均衡。讓孩子們都能上“好學校”,這是家長們的共同夢想。
重點學校學生家長的態度
為了能讓孩子能進入名校學習,眾多家長在“讚助費”高得驚人的情況下,仍然努力將孩子擠送到這些重點學校,以期孩子們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出路。由於家長們普遍存在“孩子隻生一個,教育是件大事,更要好好培養”的想法,在承受得起的情況下,他們大多會積極尋找機會讓子女進一所好學校。一些家長表示,目前知名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確實高出其他學校一大截,確實可以幫助孩子們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各方麵的素質。
但是家長們應該注意,進入了重點中學不等於進了保險箱,不等於說一定不存在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避免出現這樣的心理形態。
重點中學有其不尋常之處,可以很好地鍛煉孩子各方麵的能力,家長們要注意很好地引導,使孩子們能在這個學習的殿堂自由翱翔,能夠充分利用重點中學的資源、條件、信息等來充實自己的知識和提高各方麵的能力,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名副其實的重點中學學生。
必須教育孩子,進入重點中學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後麵還有很多的路要走,還要繼續刻苦努力,隻有這樣才笑在最後,否則,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有可能很快地退步,落後於周圍同學。
必須教育孩子戒驕戒躁,始終保持謙虛好學的思想狀態,而不能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要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應該教育孩子平等對待所有的同學,以及以正常的眼光看待普通中學的學生,幫助他認識到別人同樣有很多長處,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不能抱有偏見和歧視。普通學校學生家長的態度對於那些沒有條件和能力送孩子去重點中學的、或者是沒能考上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家長來說,他們對重點中學以及其教學質量等等也有著自己的看法。有著正反兩方麵的理解,不乏抱怨、生氣者,但是對於家長來說,為了幫助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為了能讓孩子擺正心態,正常地投人到學習中去,就應該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要給孩子以思想、語言和行動上的正確引導。
進入重點中學不是人生的惟一一條路,普通中學的學生同樣不乏優秀者。重點中學有優秀的學生,也有三流的學生;而普通中學也有非常優秀的學生。在智力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普通中學和重點中學的學生在起點上沒有太大的差別,隻要認真學習,同樣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家長應該使孩子明白這個道理。
雖然重點中學的軟硬件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在當前的形勢下,信息技術發達,資源可以共享,普通中學的學生同樣有很多的接觸先進教學設備、優秀教師隊伍的機會,所以完全有可能不進重點中學而達到重點中學的效果。
教導孩子勤能補拙,隻要發揮自己的潛力,努力學習,一定能取得優秀的成績。
不要對孩子發脾氣,要給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給他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堅定的支持,使其有勇氣和信心來對待自己的學習,從而擺正學習態度,使自己成績穩步向前。
要教會孩子不要背負思想負擔,要看到差距,要積極向比自己好的同學或朋友學習,不要自暴自棄,不要認為重點中學就是無所不能的地方,不要認為進了重點中學就等於進了保險箱,其實一切都是靠個人的辛勤努力得到的。
全麵衡量學習成績
近年來,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中小學反映最為強烈、感到最為困惑的問題是評價改革。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現行的評價考試製度已經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瓶頸。由於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多年來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評價標準,如何打破這套標準,不再以考分和名次作為衡量學生的惟一標準,已成為當務之急。
當前,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要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德、智、體、美等方麵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評價內容要多元,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麵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評價標準既應注意對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統一要求,也要關注個體差異以及對發展的不同需求。評價方法要多樣,探索科學、簡便易行的評價方法;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發展和變化過程;重視學生、教師和學校在評價過程中的作用,使評價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
要改革對中小學生的考試和評價方法。評價標準應符合教育方針、義務教育的性質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要積極提倡小學階段取消百分製,實行等級製,用正麵鼓勵的評語激勵學生進步。中學可以進行學分製的試驗工作。要堅決摒棄僅以學科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以及損害學生人格的錯誤做法。評價工作要為學生營造一個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生動活潑發展的和諧環境。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全麵關心,並通過評價鼓勵他們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