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間(二)(1 / 3)

拒絕毒品

小琴是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因為受了委屈,心中不快。一位“好心人”告訴她,隻要打一針就把什麼煩惱都忘記了。她相信了,注射了一支嗎啡。從此以後,她再不想學習,整天想的就是如何找錢買毒品。先借,再偷。偷家裏的、親戚的、別人的,最終走上了賣淫吸毒的道路,為社會所不齒,為法律所不容。

麗梅是一個狂熱的“追星族”。在她的臥室裏貼滿了明星的寫真畫片,她還到處收集他們的個人資料,如明星的年齡、星座、格言、生活愛好,甚至連緋聞都無一遺漏。麗梅對明星由喜愛、著迷到崇拜,已經到了十分虔誠的程度。有一次,一份小報刊載的一個明星私生活的資料使她著迷。這個明星以“名裝”、“吸毒”、“私家車”來標榜自己的“品位”,還大言不慚地說:“吸毒是富有和成功的標誌,有錢的人才吸得起。”麗梅對明星炫耀的“吸毒光彩”、“高人一等”的“理論”深信不疑。這時在她的眼裏吸毒似乎成了明星身上的一種“時髦”的光環,覺得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從明星那裏她為自己吸毒得到了心理上的默許和支持。後來,媽媽偶然發現了麗梅的“秘密”,在媽媽的一再追問下,事情的真相再也無法掩蓋了。

像小琴、麗梅這樣的孩子,已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因此對於吸毒者必須了解初期用藥征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吸毒的早期征兆是:精神恍惚,自言自語,不時做出無意的動作。常敏感多疑,作息顛倒,白天無精打采,晚上很晚才睡。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差,身體消瘦。身體出現紅疹子。日常開銷大,有偷竊和借錢行為。

建議家長:

對孩子關心,了解真相,與老師聯係,教師與家長一致行動,力行戒毒。

帶孩子到指定的醫院檢查,進行強迫治療。

孩子偷竊怎麼辦?

偷竊一般與心理不安,交到不好朋友,自我調節發生障礙有關,有時也與不良的家庭環境有關。

彬彬是初二年級的學生。一天,彬彬的爸爸接到班主任打來的電話,請他到學校去一趟。原來,彬彬和兩個同學午飯後去逛書店時,竟將一本《成語詞典》偷偷塞到自己的口袋裏,結果被營業員當場捉住,並罰了款。晚飯後,爸爸媽媽將彬彬叫到麵前,既沒有訓斥也沒有打他,而是語重心長地說:

“孩子,我們早就告訴過你,偷拿別人的東西是一種可恥的行為,你怎麼明知故犯呢?”

彬彬噙著眼淚低聲答道:“我看別的同學都有一本《成語詞典》,做作業時非常方便。我不好意思向你們要錢買,於是那天不知怎麼就……”說到這裏,彬彬已是泣不成聲了。媽媽沉重地說:“這件事我也有責任。平時對你太苟刻,總覺得吃的、用的都買齊全了,就忘了給你帶點零花錢。你的性格比較內向,有話不能及時跟我們講……”爸爸也說:“彬彬這次犯的

錯誤性質是嚴重的,但你的出發點是為了學習,隻不過采取的方式不對。事情已經過去了,讓我們每個人都從中汲取教訓。”

彬彬點頭答應。

彬彬父親的做法是很合理的。一旦發現孩子有偷竊行為,建議家長:

孩子偷家裏的錢,應慎重處理。不要忘記維護他的尊嚴,切忌在外人麵前訓斥和體罰孩子。偷外人錢,父母不要護短,應承擔賠償及法律責任。

當偷竊發展到勒索、搶奪時,家長應會同學校一同處理。

對於偷竊的不良心理,應當及早接受心理治療。

孩子撒謊怎麼辦?

撒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避免的行為。家長尊重、坦誠、信任的態度,可使這種行為減少。以下提出幾條糾正孩子撒謊的對策。

建議家長:

如果你已經知道了孩子是在撒謊,也不必揭穿他,等冷靜下來以後,再以和諧、坦誠的態度和他討論這件事,相信一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孩子正在說謊時,你的反映方式應是裝糊塗。例如:“你說什麼?再說一次,我不太了解你的意思。”孩子在得不到特別的注意時,撒謊的行為就自然消失了。

家長應盡量注意孩子的正麵表現,並隨時加以肯定和鼓勵,他在家長的尊重麵前會自覺糾正撒謊的不良行為。

防止艾滋病

艾滋病是當前危害人類健康最凶惡的疾病之一,被稱為“超級癌症”。其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受了HIV的感染,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便會發展成為艾滋病。艾滋病患者,通常死於免疫功能嚴重受損所致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且死亡率極高。據調查,我國目前HIV感染主要是因濫用毒品(靜脈注射)而傳播流行。雲南艾滋病監測中心負責人指出:目前,在國外的吸毒者中,靜脈注射吸毒者的艾滋病感染率為23%,而我國邊境一帶的毒品流行重災區吸毒者的艾滋病感染率為68%。

建議家長:

告誡孩子禁止出人地下舞廳等娛樂場所,遠離吸毒人。

帶孩子到指定的醫院治療,輸血、輸液使用一次性醫療器具。

絕對禁止與同學發生性行為。

出現戀母情結怎麼辦?

一名16歲初中生近來怎麼也學不進去,原來十分優異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他已經不能與心理醫生進行正常對話。經醫生初步診斷,他患有精神分裂症。而據陪同他來谘詢的親友說,他完全是被母親“害”的,因為他的母親與父親感情不和,母親一直與兒子同睡一床。他對母親有強烈的愛戀。一次,他在給母親的茶水中放進安眠藥,想與母親發生性關係,因藥量小而未起作用,母親默默地拒絕了他,他便退卻了。

也許上麵的事例是特殊的情況。可是,男孩子對母親有依戀傾向的事實卻有相當的普遍性。目前,在有些家庭中,獨生子與母親的關係容易過於親密。尤其是在父親工作忙碌忽視妻兒的情況下,有些男孩兒與母親事實上成了“情人”。

對於這種現象,我們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母子亂倫”,應該說,這其中有心理上的原因,那就是不同程度的“戀母情結”。它在我國當今的家庭中似乎有蔓延之勢。

近年來,由於獨生子女增多,男孩子尤其被格外嬌寵,家長一時一刻不敢放手,生怕孩子出什麼意外。如果隻是在意孩子身體健康還情有可原,而問題出在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養淵育方式上。有的父母與孩子一直同睡一床,甚至父母的性生活也不回避較小的孩子;還有的男孩一直與母親同睡一床,而父親卻被冷落一邊,以至青期剛剛到來便出現許多問題;有些中年母親還會對母子間的親昵津津樂道,比如說到兒子必須撫摸她身體的某些部位才能入睡,或是說到兒子如何離不開媽媽,“賴”在母親的床上不走時,她們的口氣中似乎是認為孩子在“撒嬌”,並沒有意識到這樣有什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