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讓孩子身心健康(二)(2 / 3)

活動轉移。很多染上手淫習慣的孩子由於心理障礙養成孤僻的性格,幫助孩子和別人溝通,建立正常的人際交往。積極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豐富身心健康,從而淡化和轉移性欲。

幫助孩子選擇健康的讀物。

三、孩子辦理棄質的打迻

(一)克服矛盾的心理

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

“中學階段的青少年身心發育迅速,已經能夠參加一些難度比較大的活動,並具有一定的知識、技能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他們感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因而他們特別希望能像成年人那樣自己管理自己。

在行動上他們喜歡仿效成年人,但對成年人的意見不再是言聽計從了。他們渴望成年人尊重、理解並支持他們,把他們當大人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把這個時期叫做“心理性斷乳期”。他把青期到來後心理的變化和嬰兒的斷乳現象相比,認為嬰兒的斷乳意味著對母親的身體依賴脫離關係,而兒童進入青期就意味著從心理上擺脫對父母的依賴。這種急劇的心理性“斷乳”會使青期的孩子在一段時間內產生情緒上的混亂。

作為一個家長應了解孩子在青斯獨立性發展的特點,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們像知心朋友一樣平等地商討他們所關心和遇到的問題,並給以適當的指導。

建議家長:

了解此時的孩子既有要求獨立的一麵,又有依賴性的一麵。

一方麵理解並尊重孩子的獨立要求,盡量鍛煉和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另一方麵在他們需要幫助時,適時地給予具體指導。

意誌的自覺性與易受暗示性的矛盾隨著獨立性的增強,青期孩子行為的自覺性也在增強。意誌的自覺性的增強,不僅表現在能領會老師或父母的一些要求,不作更多的外部監督去完成某項活動,而且還表現在有一定的自我控製能力。

但是他們的自控能力又不強,有時會憑一時衝動行事,有時又盲目自信、固執己見。對父母的要求,他們認為符合自己的意願就辦,不符合的就拒絕或置之不理。

青期的孩子,尤其是初中生,非常容易受別人的影響,接受不良影響也很快,有時一些反麵人物的形象也會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以至於產生一些錯誤的行為。這種情況與他們認識的片麵性有關係。

有時他們不能正確區分冒險與勇敢、執拗與頑強的界限;往往把不顧後果的冒險、違犯學校紀律、頂撞老師家長當作勇敢的表現。

建議家長:

給孩子在意誌行為上作出榜樣,幫助孩子分辨正確錯誤觀念。

利用各種機會鍛煉和培養孩子的意誌力,從而減少他們的衝動性和易受暗示性。

心理的閉鎖性與交往需要的矛盾

中學時期,孩子活潑熱情、情感豐富,開始對自身和客觀世界產生一定的直接或間接的體驗。他們渴望友誼,珍視友誼,希望能有知心朋友互相傾吐苦惱,分享快樂。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社會經驗和情緒體驗的增多,開始把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心世界,加之對外界的某些不信任和不滿意,而不再輕易地表露和發泄自己的內心情感,公開的心靈的自然流露減少了,自我封閉的一些特點更加明顯。他們常常把自己的內心秘密寫在日記裏,表現出心理的閉鎖性。

有些孩子因此產生了強烈的孤獨感,還有一些孩子則因為互相閉鎖而與同伴、父母、老師產生了隔閡、誤會,甚至造成彼此的傷害,表現出心理閉鎖性與交往需要的矛盾。

(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標準

性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應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身體的變化,對生殖器官的發育,對月經、遺精等生理現象沒有恐懼感,也不感到神秘;能正確認識男、女性別差異,愉快地接納性身份;以平等自然的心態對待自身的變化,並具有相應的駕馭能力。

在與異性交往時,首先要做到自尊、自重,時時要尊重別人。男女同學之間應當自然地、坦率地、友好地進行正常交往,用理智克製自己的感情,維護做人的尊嚴。

性意識的出現是青期典型的心理特點。青期性意識的變化會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各種變化,從而產生焦慮、煩惱、困惑、思戀等心理騷動。心理健康者能排除心理障礙,主動接受教育、谘詢,解除困惑,保持樂觀開朗的心境,使心理向著健康方向發展。

愉快接納自己的性身份。性身份是指根據人的性別特征所規定的社會性別規範。

對性心理進行自我調節。

隨著青期性發育而產生的心理變化,使青少年對異性產生愛慕和親近的願望,有時還會出現性欲衝動,這都是正常的心理活動。但人是有理智的,完全能自覺地克製這種生物本能的誘惑和驅使,不出現違反社會道德規範的行為。家長要教育孩子通過專心學習,充實生活,樹立自尊感,培養自控能力等方法對性心理進行自我調節。

分清友誼和愛情。友誼和愛情,朋友與愛人,是有本質上的區別。人活在世上離不開友誼,但往往愛情又緊跟著友誼的腳步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