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我這老朽(當時五十一歲高齡)參加(共產黨)那就是真正獲得了新生,“黨組織答應了他的要求後。他立即奔赴江西,參加舉世聞名的南昌起義去了,這個事例曾被我們年級板報引述過。
新中國誕生後,有多少誌士仁人身居海外,一心報國,拋棄國外優裕的生活條件,回到滿目瘡痍的祖國。他們視金錢如糞土,視地位如草芥,向祖國、母親獻上了一片真誠的赤子之心。這其中最突出的,便是1989年度國際理工研究所設立的最高獎賞一“小羅克韋爾獎章”的獲得者錢學森了。
錢學森,1911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市,在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於1935年去美國,二十年間,他在超聲速及跨聲速氣動力學、航天技術、係統工程等方麵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他是本世紀流體力學的弁創者之一,亦是現代航空科學與火箭技術的先驅,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被稱為“科學家中一顆明亮的星。”
錢學森是美國幾個著名學院的研究員、教授、主任教授,可想而知,他的地位之髙,待遇之優厚,一般人眼中的汽車、洋樓,自然不用說了。但是,新中國誕生後的第六天,他和十幾位中國留學生過中秋節,他異常興奮,決定立即回國,這下子可把美國政府嚇壞了,他們極力阻撓,有個海軍部副部長直言不諱地講,錢學森一個人能抵得上5個師的軍隊。”並窮凶極惡地、殺氣騰騰地叫喊,“寧可把他槍錯,也不準他離開美國。”你決想不到錢學森竟有如此大的威力吧!於是,美國政府開動宣傳機器,造謠說錢學森是“共產黨間諜”,把他投到監獄,一小時一審訊,受盡了折磨。後雖被釋故,但行動受到監視,電話受到監聽,失去自由,被軟禁了五年之久。這就是最近報紙上簡略地提到的“滯留五年”,最近讀報紙時,不知你可注意到這四個字沒有?1955年8月5日,錢學森作為“犯人”被美國政府而驅逐出境,攜妻帶子,踏上了回歸祖國的郵船。
人們問錢學森為什麼要這樣做時,他擲地有聲的語言是,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王娜,錢學森的例子,我覺得是很有說服力的,真是能感人泣下呀!我們一起聽過蔡朝東等人的報告,老山前線的戰士們說:“若不是為了祖國千萬人的幸福,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給我一萬元,我不去蹲那樣的貓耳洞。”
在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又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地工作,不計得失,不計報酬,鄙薄金錢至上,更是舉不勝舉了。
拜金主義者實際上做了金錢的奴隸。黃金的枷鎖是最重的,套上這個“枷”,就會以追求個人或小集團的物質利益為目標,隻會導致人們私心膨脹,走上歧路,失去正確的方向和目標。
1981年,有一個轟動北京的新聞:北京外語學院的“學習尖子”馮大興,為了“錢”,多次偷竊。4月18日晚,他身背作案工具,從學校來到西單,晚11點多撬開西單食品商店內的一間宿舍,竊得不少的物品後,又從天窗潛入新華書店(這些商店現已拆除),企圖再次行竊,被值班員發現,兩個值班員與之搏鬥,馮大興用錘子、鐵管猛擊兩個值班員的頭部,一個被當場打死,一個被打成嚴重的顱腦損傷。如馮大興在日記中寫的:“不幹則已,一幹到底”,真是欲塾難填啊!馮大興成了殺人犯,引起了全國各界的廣泛重視。這個慘痛的教訓,希望金錢至上論者記取吧!由拜金到過鐵窗生活的例子,青年中走向深淵的事實,你可能知道得也不少吧!
說到這裏,我還想談談當前有些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上、思想政治上的關心、嚴格要求不夠,卻很重視物質上的供給,滿足子女之需,有的人臨閉眼前,還為沒給子女留下錢財而遺憾,為隻留下菲薄的“遺產”而愧疚,我在前幾年曾以這樣—篇材料讓同學寫過作文:
“中國共產黨員、解放軍某部離休幹部(原某軍區司令員)陳洛平同誌因病逝世了。臨終前對他的三個子女說,你們不要指望我有什麼財富給你們。我隻有日本鬼子和國民黨留在我身上的三塊彈皮,以後分給你們一人一塊,留作紀念。”
王娜,假期中如有空,把這個材料作一個論據,確定個論點,定個標題、做一篇文章,開學時給我看,就算我加給你的暑假作業吧。實在沒時間寫,考慮一下也好。
時近晚11時,支持不住了,就此住筆再見!祝你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