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育體係改革需要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德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組合的生產函數,這一新組合包括:引入一種新產品或提供一種產品的新質量;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式;開辟一個新的市場;實行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等。熊彼德特別強調組織管理製度方法在企業生存發展中的重要性。我們將熊彼德的經濟發展理論運用到教育領域中來。當前教育體係的改革即是教育製度、辦學物質條件、學科體係這些要素的新組合構成新體係,體現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評價等方麵。我們特別要考慮這幾個方麵:提供一種新的,富於創造性、開放性的教育方式;提供具有創新意識的教育內容;開創個性化的與學生全麵發展相符合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新型教育教學的組織方式;建立新型效益觀、質量觀的教育評價體係。
學校核心競爭力的主要特點是以競爭目標牽引教育各個領域,把教育體係的改革放在開放的環境和寬廣的範圍內,引起教育的變化、更新;改組。其依靠改革現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來實現,滲透在全部教育活動之中。在過去的教育觀念中,一談競爭,結果總是關注少數傑出的成功者,教育研究對象僅僅局限於少數人。新型學校核心競爭力評價體係認為人人均可以具有成功的可能,人人可培養具有適應社會需求,具有個人特性的“核心競爭力”。研究者認為:核心競爭力是自主創造,對外的應變能力,取勝的利器。人人乃至每個孩子都可以培養。在大量實驗研究中,我們看到幾乎每個孩子在競賽活動中都有明顯的創造能力、應變能力。核心競爭力來自活動的學習動機,所以競爭型學生的學習動機係統有其獨特的地方。在學習興趣上,有強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欲,對智力活動有廣泛的興趣,表現出出眾的意誌品質,能排除外界幹擾而長期地專注於某個感興趣的問題上。在學習動機上,對事物的變化機製有深究的動機,渴求找到疑難問題的答案,對自己的直覺能力表示自信。在學習態度上,對感興趣的事物願花大量的時間去探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學習者追求開放學習目標,不滿足於對教學內容或教師所闡述問題的記憶,喜歡自己對未來世界的探索。我們要實施教育體係的全麵改革,必須采用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教學組織方式,推進教育改革的步伐。
四、教育功能增生需要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
美國記者、作家大衛·霍伯斯丹在《下世紀——誰主宰世界》一書中寫:“這世界比以往更快地變支。工作需要更高層次的教育及能力……誰將是贏家和誰將是輸家的界限,似乎比以往更明顯了,而這正是教育造成的。”
在這裏,教育的功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功能即是事物的效能。教育是人力資源建設的關鍵途徑。其功能涵蓋社會各個領域。學校核心競爭力對教育功能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使主客體互相促進,使學校三類群體產生五種競爭效能。這三種群體是指校長為首的管理隊伍、教師隊伍和全部學生。產生效能為:由競爭型校長製定出競爭型管理;由競爭型管理營造出學校競爭型的環境;在校長的帶動下,建設一支競爭型的教師隊伍;由競爭型的教師進行競爭型的教育教學;由這種教育教學工作培養出競爭型的學生。這五種效能均是以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為載體和動力推動產生的。具體地說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促使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在合作認同的基礎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互為適應,互為提高。
在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中,首先要提倡學校環境的核心競爭力。這主要包括校長的指導思想、學校管理、校園環境文化、教師評估體係及班級風氣等多種因素。在學校眾多因素中,有無平等自主競爭意識,是能否進行核心競爭力培養的關鍵。其次,要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教師隊伍。教師的教育工作,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經驗和文化,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熏陶培養人。在傳授知識的時候,要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了解培養“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