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修繕費:主要包括公用學校校舍建築物、附屬設備的修理保養費等;(5)業務費:主要指與教育教學有關的費用,例如,實驗實習費、教學生產實習費、教學差旅費、教學儀器設備維修費、教師進修培訓費等,還有其他雜用費、差額補助費;(6)教育科學研究經費:主要包括科學研究設備費、圖書資料費、科學研究實驗材料費、水電費、差旅費、科學研究設備修理費、科研成果鑒定費等其他費用。

2.教育事業費預算的編製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設立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五級預算。地方各級政府預算按照複式預算編製,複式預算的編製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地方各級預算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製,不列赤字。

國家財政支出的教育事業費預算,是在現有財政基礎上,根據教育事業發展計劃,教育單位的基本數字、人員編製、開支定額和前年度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設計和測算。就學校來說,其基本數字是指班級數、學生數,它是教育事業費預算的主要依據。人員編製是按學生數或者班級數規定的教職工數。開支定額是指各項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的開支標準和補助限額。

教育事業費預算編製的基本步驟是:

(1)確定基本數字,即學校的學生數和班級數,根據有關人員編製標準確定教職工數。

(2)設計人員經費。學校的人員經費包括工資、補助工資、教職工福利費、離退休人員費用和助學金。

(3)設計公用經費。學校公用經費包括公務費、業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和其他費用等。

(4)將人員經費加上公用經費,即得出學校的全年教育經費預算。

二、國外幾種常見的預算方法

(一)績效預算法

績效預算是一種現代教育財政預算方法,是我國教育財政預算發展的方向。

其特點是:以工作計劃為導向,根據具體的教育計劃來編製和執行經費預算;根據計劃項目選擇工作量和工作成本;由工作成本來考核行政效率,由效率來考核實績。實現績效預算的前提條件是:一是有充裕的教育財源和較強財力;二是有素質很高的教育管理人員;三是有相關的教育財政法規為保證。

(二)規劃設計預算法

規劃設計預算法是把目標的規劃、設計具體規劃和預算三者有機結合的一種預算方法。這種預算方法的特點在於,首先是政府要建立明確、長遠的目標,然後運用係統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科學管理方法,從諸多可選擇的方案中,由決策者決定其中最經濟有效的規劃方案,再按照績效預算法分年編成年度預算。

(三)零基預算法

零基預算法是以規劃設計為基礎的一種預算方法,是規劃設計預算法的一種改進形式。零基預算是指一切從零開始,對所有計劃進行評估,然後確定所有活動的先後順序和分配經費的優先順序。

其步驟是:劃分決策單位,把每項工作作為一項決策方案,對決策方案進行係統化分析,分配決策方案的資源。零基預算的優點在於,它充分調動了管理過程中的每個部門、每個單位和個體的理財積極性,在科學分析排序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的最有效配置。

三、教育財政撥款方式

(一)幾種常見的撥款方式

增量撥款、公式撥款、合同撥款和學費撥款。

1.增量撥款

增量撥款是一種“基數加發展”的撥款方式,這種撥款方式假定學校上一年所從事的教學、科研等活動是有價值和合理的,因此,增加的撥款著重考慮原有規模的擴大部分或增加一些新的專業和項目。

增量的確定一般有三種方法,即按撥款公式測算、經驗判斷和簡單的增長比例。增量撥款的缺點在於:

(1)增量撥款的實質在於增加部分,如果撥款經費不增加甚至減少,對政府來說意味著學校不能開展新的教學和科研活動,或者停辦一些項目,政府麵臨著硬性選擇,教育經費供求矛盾相當突出;

(2)增量撥款也容易導致學校管理僵化,學校無法運用財政手段調整專業等活動,缺乏提高現有資源使用效率的動力。

2.公式撥款公式撥款就是政府按總的生均成本撥款,對構成生均成本的因素賦以不同的權重。因而權重就成了學校爭取經費、調整招生和其他有關活動的“信號”。考慮的權重因素大致分三類,即學習時間、專業類型以及學習級別和層次。各國在完善公式撥款製的同時,十分注重學校獲得經費後的自主權,把財政撥款體製的改革和學校整體管理改革結合起來,這是撥款製度改革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