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師資培訓與教師素質的提高

“上海市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成立後,曾多次組織全市性的優秀中青年教師教學成果評獎等類似的活動,以鼓勵中青年教師業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同時,該基金會為了倡導和提高普通教師的科研能力,還專門出資編輯出版了“上海教育叢書”,目前已出版了27部,作者均為上海市從事中小學幼兒教育的普通教師。此外,該基金會還出資支持本市特級教師智力扶貧,遠赴雲南等邊遠地區幫助培訓當地的師資,提高其師資水平。

(四)科學研究的開展和優秀人才的造就

“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每年出資400萬元建立“上海高校跨世紀人才培養基金”,實施“曙光計劃”,資助對象都是高校40歲以下的正副教授。通過項目建設,一方麵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科研骨幹乃至學術帶頭人,另一方麵,也使科研水平在一些領域達到了學科研究的前沿。

(五)教育宣傳與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表彰、獎勵“上海市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成立十周年來,在社會上大力宣傳“尊師重教”的風尚,先後出版了《耕耘者之歌》係列叢書12集,組織拍攝了150部《耕耘者之歌》係列電視片,宣傳了380多位優秀教師和12戶“教育世家”,多次籌辦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展覽,編輯了《上海普教群英譜》和《尊師重教》畫冊等出版物。該基金會每兩年一次評選出的“園丁獎”獲得者、“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六)困難學生補助

遼寧省的“寒窗基金”和河北省的“寒門學子基金”,其設立宗旨即是為了幫助已被高校錄取、品學兼優,但卻家境貧寒的學生而特設的。1996年,在省政府主要領導的親自過問下,遼寧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寒窗基金”,設專戶存儲,以所獲利息用於解決當年考入國內普通高等院校、戶籍在遼寧的、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入學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學雜費和必要費用,其資助額度依據高校的學雜費等標準而確定,大致為每人1000~3000元。其操作程序如下:由特困學生向錄取高校提出借款申請,學校調查摸底,了解考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後再到學生所在鄉、村逐個核實、查對,最後由省、市、縣“寒窗基金”管理辦公室負責發放,同時規定凡回省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可以享受全部或部分資助經費減免的優惠。當年,遼寧省共發放資助經費205.15萬元,解決了1011名特困家庭學生的就學問題。事實上,如今各高校已普遍建立了校級的學生資助基金。有關媒體報道,目前上海將近40所高校中就有30多所已建立了校級專門的學生幫困基金。助貧寒學子圓夢大學。

此外,教育基金還用於資助其他一些教師福利事業,用於開展教育國際交流活動,等等。

三、教育基金的管理

教育基金少則上萬元,多則以億元計,由於數額巨大,其管理水平將直接影響教育基金的整體效益,並進而影響教育事業的發展。所以,教育基金的管理問題至關重要。1988年頒布的《基金會管理辦法》曾明確規定,教育基金會必須有必要的財務人員,實行民主管理,建立嚴格的資金管理製度,定期公布收支賬目。一方麵必須建立嚴密的基金管理、審計和監督製度,預防管理人員的貪汙、截留、揮霍和挪用,確保教育基金的專款專用;另一方麵必須建立教育基金資助項目的科學評估與動態考核製度,保證教育基金能夠最大限度地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並得到合理的使用。同時,在規避市場風險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使得教育基金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

(一)教育基金的審計與監督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