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杜絕學校設備的損壞和資產的流失,關鍵在於建立和健全規章製度。對學校固定資產,必須要有嚴格的管理製度。在實際工作中要重視各種賬目製度、注銷製度、交接製度,及時檢查發現各種影響資源配置使用效益的問題和漏洞。
(三)重使用,輕維修
在使用教育教學設備的過程中,相當多的學校對設備保管不善,使用不當,維修不及時,也是造成設備損失浪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拿北京市東城區來說,由於保管不善、使用不當、隨意浪費等原因所造成的損失,每年至少在10萬元以上。
如果能夠重視教育教學設備的保管、檢查和維修,則可以節約大量的資金。例如,東城區教育局教育技術裝備部自1985年成立儀器維修組以來,每年全局檢查、維修教學儀器數千件,節約經費達50餘萬元。每年隻花費幾萬元購買維修用的元器件,就可以節約十倍以上的設備購置經費。粗略估計,11年來僅維修教學儀器一項工作就節約500多萬元的設備購置經費。
(四)重管物,輕用人
減少教育技術資源浪費,提高使用效益,必須加強對管理人員隊匝的技術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思想素質、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北京教育學院東城分院的計算機教師趙浦光同誌,1983年開始教計算機課。他使用的計算機雖然是學生型低檔蘋果機,由於精心管理、認真維護,在教學中已使用了十多年,20台計算機全部完好無損。培養了多少人,節約了多少資金,是無法精確計算的。1994年底北京教育學院東城分院因換新機型,趙老師使用的20台蘋果計算又都完好的支援了其他學校繼續在教學上使用。而有的學校配備的同樣計算機卻沒用幾年,就報廢了,甚至配備的高檔次計算機,使用的年限卻很短。
設備是要人來管理和使用的,同是管理一個實驗室、使用一套設備,不同的人所得的效果可能截然不同。有一個學校的兩個實驗室,1990年檢查驗收時,生物實驗室管理得很好,化學實驗室管理得很差;1993年同時換了人員管理,1995年又進行檢查驗收,人換了,結果完全兩樣:生物實驗室原來好的,這次檢查的結果很差,原來化學實驗管理情況不好的,這次檢查驗收結果卻非常好,還成了全區先進典型,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用人要得當。
以上兩個例子充分說明,必須提高設備管理人員、使用人員的思想素質、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才能充分發揮設備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才能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益。購置設備之前,首先應當選配好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否則,不如不進設備。
(五)各校之間教學設備配置不均衡
由於實行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方針,一些創收能力較強的學校利用預算外資金購置了大量的教育教學設備,但是,創收能力差的學校的設備依然沒有得到改善,從而使中小學校在辦學條件方麵的差別越來越大。
對北京市東城區27所普通中學1995年學校固定資產原值(不包括學校房地產的價值)的統計表明,各校之間的設備狀況相差非常懸殊。生均固定資產原值平均數為1016元,最高的為2300元,最低的為380元,高者為低者的6倍之多。一方麵,設備集中於少數學校,生均固定資產原值超過2000元的有3所學校;另一方麵,一些學校設備較差,生均固定資產低於600元的有4所學校。
這種現象的存在和發展,已經並將繼續導致義務教育機會的不均等,並且成為誘發“以錢擇校”的根本原因。國家再三提倡的教育公平原則麵臨著嚴峻挑戰。因此,各級政府應該積極改變基礎薄弱校的麵貌,采取有效措施力爭實現義務教育機會均等的目標。
三、物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充分利用
(一)確定合理的物力結構,提高設備利用率
學校的物力結構是指學校的各種設施、設備(如學校的占地麵積、校舍、操場、取暖、光線、視聽設備、衛生條件)等之間的組合構成。合理的物力結構應該是能充分體現為教學服務的、保證各項教育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的物力結構。
目前,就我國普通中學的實際情況看,主要的問題是多數學校的設備差。全國僅大部左右的中學建立了實驗室,絕大多數學校都沒有按教學要求配齊實驗儀器,普遍存在著由短缺引起的內耗。因此,當前的主要問題在於通過改善教學設備、設施來增加教育成果,從而提高辦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