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育開發經營的指向及其效益要素
教育開發經營,當然是指教育活動的,是指與教育服務的雙方(教師與學生),或某一方有著直接的利益需求關係的社會勞動行為,諸如辦學校、幼兒園,辦各類各級的培訓班、學習班、夜校、補習、家教、谘詢等;以及把企業的廣告宣傳與教師、學生或教育、學校本身聯係起來的評比、競賽、宣傳等活動。當然,還有學校裏各係、各專業、各種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大小不同的利益性服務;以及學校利用不同區域範圍不同對象的教育政策法規的靈活性,在選擇(教育)招生、設計考試等方麵製定的措施。其次,則是與教育、學校、教師或學生等有間接或部分關聯的營利勞動,如實習餐廳、校辦廠場等。
教育開發經營活動主要依托於不同層級類別和質量的教育機構。而教育機構表現出的準物化形式,就是一定質量的教學時間或“學位”。所以可以說,教育能進入社會大市場的“入場券”,以及能與其他相對等值物品貨幣作交換的“產品”,就是能體現出教育及其勞動價值的學位。
不同的學位就是不同的專業、課程、師資素質、教學設施環境和教學時間,及相應學校管理水平的“凝聚物”。因此,教育開發經營能否成功的最基本要素,第一是提供的“產品”——學位是不是教育市場所需要的。如果所提供的學位或教學時間,是脫離社會實際.背離社會(家庭和企事業)需求的.當然似就被自然取消了進入教育市場的“入場券”了。顯然,根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軌跡和趨勢及時調整學校的專業內容、形式、方法和辦學方向,就至關重要了。也就是說,辦學校首先要有人來讀,學位首先要有人來占有,教育開發經營才有效益可談,否則,就隻能是浪費,起碼是教育前期投資的浪費。這一方麵決定於教育開發經營決策者的預見性和策略性。
教育開發經營成效如何的第二基本要素是辦學質量。學校有人來讀,學位被人擁有,教育經營則實現了第一階段的“交換”。但這一“交換”的形成同時,還包括了辦教育者對教育消費者的質量承諾,辦教育者隻有使這一質量承諾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斷給予兌現直至這一教育時期結束,才能算這一次教育經營行為的最後終結,第二階段“交換”的完成。如果這階段過程,並沒有兌現辦教育者的質量承諾,那麼教育消費者則可以中止消費——退學退費。教育消費的中止,致使辦教育者和教育消費雙方都會浪費掉包括時間、精力在內的不少的教育資源。特別嚴重的是, 由於教育的周期性和連續性,教育質量的優劣,不僅直接影響到現階段的教育開發經營效益,而且還直接影響到將來的下一個新周期甚至於長期的教育開發經營效益。可見,沒有長遠打算的教育開發經營,不僅不可能有現實的效益,也不可能有長期的效益。這則是一個決定於教育開發經營者的利益方針、方向及其管理控製水平的問題。
教育開發經營是學校和辦學者指向社會經濟生活的活動。在這裏,學校(委托代表,通過教師)往往既是經營者,又是直接提供服務消費品的生產者,而其中直接的教育消費受益者是學生(家庭)。因此,必須十分明確的是,教育經營者一定要把經營活動局限並建立在與社會(家庭)的關係上,而十分準確地把握好生產行為的目的、內容(教書育人),把教育開發中的經營行為和生產行為這兩個過程區分開來,把利益和目的的內容統一起來,把現時利益兌付與長期社會效益統一起來,即在獲得利益的同時,一定要明確教育開發經營的目的,還是要堅持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堅持教育、學校或個人良好發展為前提的。否則,也就會從根本上失去了教育經營的特定條件和權力,使教育、學校或教師個人都走向“開發”的死胡同了。
教育開發是高要求長期目的與複雜勞動的現時利益兌付的矛盾統一。在教育開發的現實經營中,也肯定會有低劣產品的。但這正像日常實物消費生活中碰到偽劣商品,卻不會去否認社會實物消費品生產及其商品市場一樣,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否認教育產業開發本身的合理性,不能把這一活動簡單地斥之為隻向錢看的“短期行為”。事實上,盡管教育是跨時代、跨世紀的大事業,但其周期性工作由於教育服務行為內容水平的遞進性和相對獨立性,是可以分解為一個個短期行為的;特別是,教育的長期目標,也是由一個個不同層次、可分解的現實目的所組成和體現的,而這一個個符合現實目的的短期教育服務活動,也當然的是不違反教育規律的。沒有一個人能保證自己或自己的子女經過某一教育階段,就會成為共產主義接班人;但每個人又可以保證, 自己的(教或學)行為都不違背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的原則。因而可以看到,教育產業的現實經營,隻要是不違背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和愛國主義,又符合社會、家庭(個人)的需求和意願,就是一種必要而合理的短期行為。當然,其中的質量高低,則是教育經營管理,即教育產業的內部科學管理與教育開發所處之市場的開放管理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