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學校品牌的類型和品位,實際都是對學校品牌的進一步劃分。前者是對學校品牌概念外延的劃分,這是一種水平線上的劃分,它有助於進一步明確學校品牌的概念範圍,有助於學校從實際出發選擇適當類型的特色。後者是對學校品牌品性、質量檔次的劃分,這是一種垂直線上的劃分,它有助於辦學主體在特色建設實踐中更自覺地瞄準和追求特色的高品位。

本節借助於教育學的有關範疇自身的區分度,把各類學校品牌作如下劃分。

需要說明的是:

第一,誠如列寧所說:“在人麵前是自然現象之網。本能的人,即野蠻人沒有把自己同自然區分開來,自覺的人則區分開來了。範疇是區分過程中的一些小階段,即認識世界過程中的一些小階段,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自然現象之網的網上的紐結。”以上所列關於學校品牌類型的“網絡”,僅是一張“人工之網”,它盡管源於現實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自然之網”,但遠遠不及“自然之網”那樣嚴密,那樣包羅萬象;而且,即使對這一簡化的“人工之網”,我們也難以言盡其詳,而隻能就“網上的紐結”進行敘述,這就會遺漏“紐結”之外的許多特色;因此,讀者隻有通過“舉一反三”,才能由此及彼,還原到現實。

將它們分列,隻能是相對的。判斷一所學校的特色歸於何類,隻能依據其大體傾向,就是說,也隻能是相對的。

將在敘述各類特色的性質、特征的同時,盡可能地列舉一兩個相對完整的典型案例,盡可能地使讀者領略學校品牌中各類典型的本色與風姿。一、體現在辦學上的特色(一)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

一是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二是堅持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方向,三是堅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

毛澤東同誌很早就批評過學校脫離政治、致使學生不關心祖國前途和人類理想的錯誤傾向。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誌反複強調,要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這是因為,在階級社會中,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政治方向決定著學校的性質。社會主義社會是有階級的社會,教育應理所當然地把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堅持社會主義政治方向,表現在能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有效地防止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位於深圳市沙頭角鎮“中英街”畔的某校,與香港隻有“半街”之隔。在兩種社會製度、兩種思想、兩種文化的交彙處,該校完全處於開放狀態。學生的吃喝穿用多為洋貨,耳聞目睹多帶港味,既能直接接觸到先進的科學文化,也容易受到一些消極的影響,特別是黃色書刊、音像製品,無不對學生產生著嚴重的危害。這樣的特殊環境,使該校更加注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校領導認為,有益的東西和有害的東西同時大量湧入,這是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但是,吸收什麼,抵製什麼,卻是可以由自己決定的。學校處於這樣一種特殊環境,既麵臨著特殊的困難,更麵臨著特殊的機遇,從而具有特殊的意義:辦好學校,可以直接向港澳地區展示社會主義學校的精神風貌,擴大社會主義製度的影響。

基於這樣的認識,該校堅持愛國主義教育這根主線,經常組織學生在中英街的界碑處,回顧舊中國腐敗無能、慘遭宰割的恥辱曆史,引導學生從現狀上與香港地區比發展速度、比治安狀況,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製度,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與此同時,學校以行為規範的養成為突破口,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學校創作了《讓雷鋒精神在中英街上閃光》的校歌,讓學生唱在嘴上,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學生們自覺地不穿洋服穿校服,不戴首飾戴紅領巾。校園洋溢著愛國熱忱,形成了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良好校風,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名列全區前茅。十多年中,全校從未出現學生違法犯罪事件。學校連年被評為深圳市教育先進單位,獲得兩項國家級獎勵。

學校不僅在鎮內外受到廣泛的好評,而且對香港的一些家長也有一定的吸引力,香港新界就有一些學生,慕名轉至該校就讀。原教育部副部長董純才同誌在視察該校後,曾經高度肯定該校的工作:“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隻要思想重視,措施落實,即使在開放和特殊環境,這項工作也是可以做好的。”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對社會主義學校共同的第一位的要求,無論情況多麼“特殊”,都是不能忽視的,也都是可以做出成績,都是能形成與其他社會製度中的學校迥然不同的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