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堅持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方向。

學校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除了高等院校應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以外,最主要的是按照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這一方向本來是十分明確的,但近些年來,許多學校受“升學率”這一指揮棒的指揮,在片麵追求升學率的獨木橋上苦苦掙紮,從事著大量低效甚至無效的勞動。另一些學校則急流勇退,毅然決然地放棄這一庸俗功利的追逐,樹起代表著社會主義教育根本方向的大旗,迎來雲開日出的嶄新景象。

河北省易縣九源學校地處太行山深山坳中,這裏山多地少,水源奇缺,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約有1/3的適齡兒童不能入學。學校負責人康西安確立起山村學校要為山村脫貧致富服務的辦學宗旨,兩次放棄進京工作的良機,和教師們一道艱苦奮鬥,依靠自身的力量,提前達到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普九義務教育的要求。學校在從嚴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充分利用勞動課和課餘時間,廣泛引進優良果樹品種,培育優種家畜,傳播科技信息,推廣先進的耕作技術,大力支持農戶勤勞致富。學校辦起了農場、林場、養殖場、采礦隊,勤工儉學的範圍逐年擴大,項目年年增多。1990年,純收入按學生人數平均為1 500元,列河北省第一名。學校不僅免收各種學習費用,還為學生統一製作校服,另辟新址建起了一幢包括理化實驗室、圖書閱覽室、電化教室在內的三層教學大樓,購置了教學設備、文體器材和圖書。

學校積極支援村裏辦福利事業,為村裏打了機井,安裝了自來水,解決了全村自古以來人畜飲水難的問題。從該校畢業的學生不僅具有紮實的文化科學知識,而且人人都掌握一兩門適用的農業技術。九源村的農業技術員、科技示範戶、致富能手、民辦教師以及現任幹部,無一不是該校的畢業生。隨著村民科學文化素質的大麵積提高,深山老峪的九源村的經濟落後麵貌明顯改變,全村人均收入從1976年不足60元提高到1990年的500元。昔日的窮山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村”、“文明村”。學校負責人康西安被評為省勞動模範,獲省政府頒發的“園丁獎”和全總頒發的“五一”勞動獎章。

第三,堅持“三個麵向”的戰略發展方向。

1983年,鄧小平為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三個麵向”是鄧小平同誌教育思想的精髓。學校堅持“三個麵向”,就是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立足現實,放眼將來,以長遠的戰略眼光和超前意識,把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瞄準世界第一流,力爭在不遠的未來,躋身於世界先進學校之林。這是中國教育的戰略方針,也是景山學校教改實驗的宏偉目標。12年來,景山學校在三個麵向”指導下,在探索中華民族的現代化教育之路的過程中,不斷取得令人振奮的進步。

1993年年底,校長崔孟明在考察了美國多所學校後認為:麵對新世紀,中國教育不能隻有希望工程,中國應該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教育手段和思想,應該有麵向新世紀的未來工程。中國教育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教學方法嚴謹規範,教師學生勤奮認真;但在現代社會,光有這些好的傳統,沒有良好的硬件,我們最終會落後的。我們的學生在書麵考試中可以拿第一,但在獨立思索和現代化工具操作等方麵就拿不了第一。每年到景山學校交換學習的美國學生雖然總要降一年級,但他們的小學生一來就會啟動我們的電腦網絡與美國相連,他們會用現代通訊設備,熟悉各種電器,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非常活躍,我們的學生在這方麵就大為遜色。這裏有我們教育教學方法的限製,但更多的是我們條件的限製。培養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環境。我們有信心迎接新世紀的教育革命,有信心使景山學校成為世界一流學校。

景山人不僅有這樣的誌氣,而且有一係列使世界刮目相看的行動。景山學校牢記鄧小平的一句話:要把世界上最先進的東西作為我們的起點。要做,就做最好的。該校目前正在實施的“六大工程”之一的“現代校園大網絡工程”,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項工程。它的目標是實現全校聯網、與海外聯網、與學生家庭聯網;全校教學、學習、管理、通訊、閱覽,全部使用電子計算機,實現交互式的學習與交流,人機對話,共享技術與資料等資源。這項工程從一開始,就把眼光投向最高點——硬件:設備的檔次、選型采用世界最高標準。而軟件係統的平台的先進性則居全國的首位。與景山人談判的MM、HP、DEC、UNISYS這些世界著名的計算機生產廠商,通常的服務對象是金融、保險、民航等行業,對景山學校這所中國學校提出的整套設計方案的全麵性、先進性驚歎不已。景山學校整個網絡建設所需要的巨額資金,全由學校自籌,僅僅一年半時間,價值100萬美元的多媒體網絡就由設想變為現實。景山學校向社會宣布:“校園信息高速公路”已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