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陸續開設了二十餘門選修課。這些選修課分兩大類:一類著眼於讓學有餘力又有誌於某一學科發展的學生知識更寬些、更深些,另一類則著眼於提高學生的有關能力。選修課教學實行學分製。學生畢業時,必修課和選修課都及格的,除獲得一般畢業證書外,還能獲得特種畢業證書。選修課內容十分充實,任務也很紮實。以“音樂欣賞”課為例,學生修完全程,能欣賞到交響曲7~8個,歌劇4~5個,協奏曲和組曲10個左右,小作品上百個,都是出類拔萃的精品。學生反映,學習音樂不但陶冶了情操,而且有助於立體幾何、物理模型和化學結構式的學習,對文科學習幫助更大。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鍛煉學生適應社會的多種能力,為高等院校輸送了一大批基礎紮實、學有後勁的合格新生。一位叫任重的學生,是學校航模小組的積極分子。升入華東理工大學之後,他創造性地將傳杆器與計算機結合,形成網絡,三年級時就發表了論文,登上國際講台,並在碩士畢業後獲準直接攻讀博士。他對附中的老師說:“當年的航模小組活動,對我後來搞傳杆器作用很大。”附中還有少數未能升入高等院校的畢業生,他們到勞務市場上隻要亮出附中的畢業證書,馬上會引起用人單位的爭奪。十年的課程結構改革不但培養了大批合格的畢業生,而且鍛煉和提高了一支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為學生的一輩子著想”已成為了全校教師共同的教育思想。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成了全校教師的共同信念。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編寫選修課教材、組織課外活動、總結教育教學經驗等艱苦的探索中,教師的才幹得到充分發揮,也獲得進一步的增長。

(三)創造先進的教學方法

古人曾經指出:“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在教學方位上,各個時代除了繼承前代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外,也都會產生一些反映某一時代特征的教學方法。其中一些教學方法還打上了特定學校的印記,成為特定學校的特色。

江蘇省某師範附中的李吉林老師,依據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活動與環境統一的哲學原理,以及心理學中暗示、移情、心理場等理論,在浯文教學中摸索、總結出一種獨特的“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中的情境,不是指一般的客觀環境,而是指由教育者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所特意創設的教學情境,是滲透著教育者意圖、富有美感、充滿智慧和情趣的一種情境。這樣的情境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等特點,能產生極大的暗示作用,能以“無意識”引導“有意識”,以情感伴隨理智,通過周圍環境與學生心理產生共鳴的過程,充分激活學生的潛能,迅速推進教學活動。孩子最富有情感,他們的情緒被暗示作用喚起之後,又易於將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教學內容中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上,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的形象感知、真切的情感體驗、潛在的智慧啟迪,慨言之,能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和愉悅體驗,形成一種趨向於教育者設定的教育目標的內在動力。學生的這些情緒、態度及其相關的言行,又會使教育者所創設的情境更為豐富,氣氛也將更為濃鬱,形成師生與情境之間相互推進的“心理場”,促進學生以“心眼”去學習,加速對教學內容的領悟和內化。情境教學就是這樣使單純、幹癟的認知過程變為有情感參與的豐富、深刻的隊知過程,從而提高教育效果的。

(四)形成某門“拳頭”學科

一些綜合性大學的眾多係科中常有一些強項。例如,北京大學的文科、清華大學的理科、吉林大學的化學係、南京大學的天文係等:這些強項係科也就是學校的一種特色。不少高等院校正是以這些”拳頭”吸引著有誌於某門專業的學子。

一些中小學也能形成這樣的“拳頭”學科。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的外語教學以“開放”為特色。“開放”的思想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它包括以下幾方麵:

1.開放的教材

在部編和市編教材之外,千方百計地引入有益於學生智能發展的新教材。從 1979年起,該校陸續引進了"New Active”、“New Concept”、“三L”等教材。

2.開放的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