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後來的《每日新聞》)以《飄揚著現代教育的異端旗幟,以勞動為基本原則的玉川學園》為題,報道了該校嶄新的教育模式。經過20年的慘淡經營,到1947年,玉川學園已成為一所擁有師生8000餘人、占地11880萬平方米的從幼兒園到大學的綜合教育機構。
在玉川學園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小原國芳全人教育理論更為豐富、完善。所謂全人教育,不是平均發展的教育,而是“完美的人”的教育、“全人格”的教育、人的多方麵的和諧發展的教育。小原國芳十分尊重孩子的個性,認為孩子的個性是他自己獨有的、連宇宙也代替不了的獨立世界,教育就是要幫助孩子們發展他們的獨立世界,使他們對人類、對世界、對宇宙做出獨一無二的貢獻,否則,將永遠給人類、世界、宇宙留下一個誰也彌補不了的缺憾。小原國芳的全人教育由學問教育、道德教育、藝術教育、宗教教育、體育、生活教育等六個方麵組成,就像有六枚花瓣的大波斯菊一樣。為此,小原國芳總結並製定了五大教學原則:尊重學生個性的原則,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原則,充分重視學生自學的原則,動手實踐和勞動體驗原則,師生親密、身教重於言教的原則。小原國芳還是一位“教師決定論者”,他認為教育是“全人”感化、陶冶“全人”的工作,理想的教師必須臻於“全人”。他也這樣要求自己。常有人問他:“你是教育家,又是宗教家、事業家、政治家、書法家、畫家,你到底是什麼家?”他的回答是:“我什麼都是,所以才能實現全人教育。”可以說,小原國芳的教育思想是一個以尊重兒童個性為核心,以教師為主導,使受教育者在真(智)、善(德)、美、聖、健(體)、富(勞)六個方麵得到全麵和諧發展的新體係。它不同於以兒童為中心、無視教師作用的進步主義教育,也有別於以教師為中心、無視兒童個性的傳統主義教育,在日本乃至世界教育界獨樹一幟。
小原國芳的全人教育思想和辦學實踐,不僅在日本享有盛名.而且在世界上有較大的影響。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官員和教育工作者,到玉川學園參觀過全人教育。小原國芳本人獲得過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大學或學術團體授予的榮譽稱號,獲得過丹麥國王和墨西哥總統授予的勳章。197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日本召開世界新教育會議,小原國芳以會長身份主持會議。隨著小原國芳國際聲譽的提高,日本當局亦受殊榮,於是逐步改變了原來對小原國芳的壓製、打擊甚至迫害的態度,幾度授勳,肯定他對日本教育的貢獻,並於小原國芳1977年辭世後追授勳一等。今天,小原國芳的教育事業正由他的長子小原哲郎繼承並在玉川學園繼續發展。
事實上,一所學校的特色,常常是多種模式的綜合效應的體現。學校特色的形成也不止上述這些模式,每種模式還可能有幾種變式。這些模式盡管是從眾多學校的辦學實踐中提煉出來,但仍處於不斷的修正和完善之中。新的模式也將會在實踐中不斷出現。
如何進行學校品牌的宣傳與推廣
一所學校的特色能夠像植物的種子那樣,通過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自然地得到傳播。例如,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早年留學於美國的康奈爾大學橋梁係,該係有—個規定,學生在拿到碩士文憑後.要去橋梁公司學習繪畫、設計、金工、木工、油工等全部造橋技術。這種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給茅以升以深刻影響,並在茅以升後來任校長的唐山路礦學堂得到發揚,唐山路礦學堂因此獲得了“東方康奈爾”的美稱。但自然傳播的力度與效果,都比不上自覺地推廣。任何一種學校特色都來之不易,都需要校長和廣大教師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甚至付出畢生的精力,都是校長和廣大教職員工心血的結晶,都是一種獨特的辦學思想資源。加強對它的宣傳與推廣,才能最充分地發揮它的社會效益。
一、學校知名度的價值
學校的名聲,有美名,有惡名;學校的知名度,有正向的,也有負向的。這裏說的都是前者。一所學校的知名度標誌著這所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業績的社會影響,也就是社會對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業績的一種評價,它體現著學校存在的社會價值。學校為社會而辦,存在於社會之中。學校一切活動信息,總會通過各種渠道傳遞到社會,並引起社會一定的反應,形成“口碑”,形成社會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