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行政幹預學術領域,主張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博采眾家之長,走自己的路;運用多種教法,使之最佳結合,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準;方法可以千變萬化,鑰匙隻有一把,它的名字叫做“活”;死教書把活人教死,活教書把死書教活。
10.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推廣CAI
打破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局麵,提倡聲光電進課堂;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發揮青年教師作用,製作多媒體課件;開發網絡教學的新局麵。
四、科研搭橋,教師再上新台階
學校管理一般包括人、財、物、事、風五個方麵,當然還包括時間、空間、策略、方法等的管理,而在這些管理元素中,以“人”為第一要義,以“風”(校風、教風、學風)為重要內涵。我們把“無為而治,不管自理”視為管理的最高境界。為此,第一反對“武大郎開店”,允許並且鼓勵下屬超過上級;第二反對“窩裏橫窩裏鬥”,有能耐衝出國界和外國人競爭;第三反對“心胸狹窄、小是小非”,有所不為而後有所為。
辦好一所學校,教師是關鍵,而教師是知識分子,對教師的管理首要的是滿足他們高層次的精神需求,為他們創造發揮聰明才智的機遇和獲得教育成功的環境,確立他們在普教界的學術地位。我們篤信“隻有成名成家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成人成才的學生”。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全麵素質的一條捷徑。
(一)提出新的要求,樹立明確目標
基本要求:教好一門課,當好一個班主任,開設一門選修課或帶好一個學科小組成員指導一項課外活動,積極參加繼續教育、提高學曆層次、投身教育改革、進行教育科研,並不斷取得成果。
努力目標:學高為師,行正為範。要成為曆史文化的傳播者,人際關係的藝術家,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畢生事業的引路人。不僅作“經師”,更要為“人師”。
(二)不斷麵臨挑戰,更新觀念
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跟上世界教改大潮。近年來,學校內部編印了《教育科研學習資料》38期,提出“活到老,學到老”,堅信“學習之鍾常鳴,師資建設之本”。提倡兩個三結合:開展教育科研要有權之士、有識之士、有誌之士三結合;教師要人人走學習、實踐、科研三結合的道路。鞭策大家破除神秘感,樹立自信心,提高理性思維,增強科研意識。現在北京五中有1名博士、3名碩士、3名在讀教育碩士生,40名以上青年教師攻讀過研究生課程班。職工中90%以上具有專業技術職稱或技術等級,且多數是中高級。
(三)知行統一,落實舉措
1.選題現實性:“七五”至今參與三級(國家、市、區)科研課題20餘個,要選擇對當前教育、教學、管理改革既有實用價值又有一定前瞻意義的課題,比如“九五”期間全校性的六大課題為;中學課程改革實驗研究(下麵又分4個子課題:必修課改革、選修課改革、活動課設置、分層次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教學中的運用,學習策略指導與學法研究,職業準備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中學生基礎道德、尊重教育等。
2.實施群眾性:首先是書記校長帶頭,總支號召黨員示範,黨政工團民進齊動員,教職員、文理科、老中青都有典型,滾雪球式地逐步發展,從“七五”時的65%到“八五”時的78%再到“九五”時的100%教師、幹部和部分職工都參加課題研究,一些水平較高的積極分子還參加教科所、高等院校的若幹課題研究。
3.成果階段性:教育科研轉化成顯性的教改成果,需時較長,有的課題沒有十年八年難以見效。為了保護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必須重視階段成果的激勵作用。一月一次課題組會,一學期一次全校性教育科研大會,一學年一次論文征集,內部出刊《探索集》,定期參加上級的論文評比,一個階段展示一次成果。
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科研水平
在探索教育科研導向的辦學之路過程中,北京五中非常重視校領導身先士卒和製度建設,為教育科研提供了多方麵的保障。
(一)領導重視,帶頭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