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校長在學校管理工作中高度重視教科研,從“七五”開始提出“科研導向,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堅持十餘年,方向越來越明確,已成為全校各級領導的共識。堅持學習領先,時刻注意從教科研角度思考和解決學校改革和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每次全校教工集會,都有對國內外最新教育改革動向的介紹與學習輔導。每月親自選編一集《五中教科研學習資料》,並做學習輔導。自己率先搞科研,在“七五”、“八五”、“九五”中先後主持了部級、市級六個重點教科研課題,先後發表了60餘篇論文,主編及參編有關語文教學、文學、美學、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管理等方麵的著作20餘部,正式出版了題為《願有英俊出於中國》的校長辦學思想專著。曾在全市範圍內召開過“吳昌順校長辦學思想研討會”,數十次應邀到全國各地,包括港台地區,介紹教改及教育管理經驗。所撰寫的論文《教育科研導向,提高辦學水平》在1998年獲全國優秀論文一等獎,其他論文也曾多次獲市區一、二、三等獎。在五中,校長是發表論文、撰寫專著、獲獎最多的人之一。所主持的課題曾獲“北京市‘八五’教科研課題優秀成果”三等獎。

副校長陳如平,是北師大教育學博士,是北京市第一位博士校長。到五中任職一年來,擔任高二年級政治課,負責學校教學及教科研工作。注意收集國內外先進教育理論與經驗,及時編入《五中教科研學習資料》。已多次請人大、師大、人教社課程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來校做專題報告,開拓教師的眼界,探索教改的新思路。深入新科研實際,關心指導學校六大課題的研究,在學校管理與課程改革方麵已有創新的建議提出,正在付諸實施。對於正在發展中的五中教科研來說,如虎添翼。北京五中其他領導,也都參加了部、市級重點科研課題的研究,每年都有論文及著述獲教科研論文獎,他們都是堅持多年搞教科研的裏手。有這樣的一個重視教育科研的領導班子,就保證了五中教科研思路明確,即堅持教育科研導向,提高辦學水平,把五中辦成全麵育人,富有特色的重點中學。

(二)機構精幹,科研有規劃

北京五中有掛牌的教育科研室,由我直接負責,從去年起由新調入的教育學博士副校長具體管理。學校教科室成員由校長、副校長、學校信息交流主任、教研組長及7位專、兼職科研人員組成。教科室負責人兩位:一位專職行政負責人,一位兼職學術負責人。學校的六大課題組組長分別由科研室成員兼任。

學校科研工作每五年有規劃,每學年、每學期有計劃,每月有安排,計劃檢查、落實主要由教科室行政負責人做。工作重點放在強化管理過程和教科研考核評價上。管理從承擔課題的開題論證,到參加課題組活動情況、階段總結;從論文寫作及論文獲獎、交流、發表情況,到成果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推廣應用;都層層落實,分階段進行。對幹部和教師的考核,從課題、論文、成果推廣三個方麵進行。成績分優、良、合格、不合格四等。該項成績記人教科研檔案,作為學年考核、評優誰先、職稱評定、獎勵晉級的重要依據之一。學校已建立起一支在專家領導下的掌握一定教育科研方法,有一定科研能力老中青三結合的40人左右的教育科研骨幹隊伍。在這支隊伍的帶動下,教師及職工參加教科研的比例越來越大。“七五”期間占59%,“八五”期間到76%,“九五”開始時達到90%,現在已接近100%。

(三)製度健全,保證學校的6大課題都有固定的活動地點

學校統一安排,課題組每月活動一次。學校提供經費購買需要的科研資料,校長每月為幹部教師選編一集《五中教科研學習資料》,目前已發到第38集。其內容豐富,既介紹最新的教育科研理論與經驗,又有教科研方法的指導,其內容涉及到學習的革命、網絡化生存、數字化時代、知識經濟、教育產業化等世界有關教改的最新信息。教師及專兼職科研人員的工作量納人每月的結構工資或期末效益獎金中。

盡管學校經費緊張,也保證每年給科研撥2萬元活動經費,數目雖不多,但表示了領導的重視和關心。學校對課題申報、立項批準書、課題論證、專家評議、研究成果、鑒定材料、獲獎證書等,都建立檔案,由專人保管。

學校每月安排一次教科研課題組活動一次,學習理論、交流研究成果、總結課題進展情況。每學期請專家作科研講座l2次。每學期期末召開一次全校教科研大會,宣讀論文、交流教科研經驗,推廣教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