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科學教育是中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中心環節。

(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知識……)藝術需要科學思維;科學需要藝術靈感。

我覺得如果德育能從心理、職業、美育、尊重和科學入手就可以多少能解決大而空。

二、教育科學領路,教學開創新局麵

1.課程改革是主線,兩類三大板塊形成基本格局。(中學課程改革的實踐與研究)課程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主線,世界教改兩大潮流三大課題,兩大潮流是終身教育、全民教育,三大課題是師資、課程、評價。課程是三大課題之一,三大板塊逐漸形成,兩類課程顯性課程、隱性課程。

2.堅持教學為主,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處理好教育教學、德育智育首位主體的關係)

3.課堂教學仍然是貫徹教育方針的主渠道。

(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葉瀾的論述,北京五中的提法)

4.學習、吸收運用國內外教育科研成果,指導教改實踐。

(舉例如IN結合論、成功曲線、倒U型假設……)

5.製定、明確、推行北京五中十大教學思想規範。

(舉例如教師愛、無個性即無人才、三真、三字……)

要說“校長是教師的教師”,在一定意義上還有點道理。正如“兩會”上一位代表的錦言妙語:“市長不一定是專家,但必須是會團結專家,發揮專家作用的專家”。

我國基礎教育理論與實踐方麵的權威葉瀾先生主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請注意,這裏把教師與學生相提並論,不把創造還給教師,就不會形成把課堂、班級還給學生的生動活潑的主動局麵,就不可能辦好一所充滿勃勃生機的學校。

在中國現階段,一個合格的稱職的中學校長,首先本身必須是一個合格的稱職的教師,其次,必須創造一種心理空間、學術氛圍和寬鬆環境,能使有潛質、有才幹的教師出類拔萃、成名成家,能使年輕有為的青年教師脫穎而出。

幹部管理方麵:

1.反對“武大郎開店”。

2.反對“窩裏鬥”。

3.反對“小心腹”、“妒嫉心”、“紅眼病”

要有團結意識、服務意識、角色意識,書記校長一條心,不是黃土也成金。“友誼與諒解比什麼都重要。”“默契”是一種境界,要具有推功攬過的寬廣胸懷!尊教重道,讓名師煥發風采;甘當人梯,讓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反對傳統的中庸之道,中遊思想。(大興學習之風,倡導創新之舉,勇於改革,鼓勵冒尖。)哈佛大學校長的話很對:“一流的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就在於創造力。”

《名師成長之路》專題報告會

教育就是競爭力,世界教改三大課題,為首的就是師資問題,要想提高綜合國力,首先要從師資下手。《周書》記載: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何謂人師?不僅僅是曆史文化的傳播者,還要是人際關係的藝術家,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畢生事業的領路人,人類靈魂塑造師。優秀教師角色期待特征包括三個方麵,師生關係方麵:朋友——知音——榜樣;專業水平方麵:雜家——學者——權威;人格力量方麵:“醫生”——向導——人師。現代化教師必須學習、實踐、科研相結合,這是名師成長之路。

一、觀念

現代化教師首先要學習,提高學曆層次,參加繼續教育,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自我教育、自我學習的觀念。

(一)完善知識結構

(1)本體性知識:本專業文化知識。

(2)條件性知識:教育專業文化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美學、教學論、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