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實踐性知識:理科實驗、勞動技術、學工、學農、學軍、社會實踐、外語、計算機……。

(4)非專業的廣闊的文化知識:科學與人文交叉的、邊緣的、新興的學科知識。

(二)強化能力結構

(1)一般能力:認知、理解、記憶、思維、想象、評價、分析、綜合概括能力等。

(2)特殊能力:組織管理、宣傳鼓動、口頭表達、人際交往、社會活動、心理輔導能力等。

(3)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方法、創新人格等。

二、實踐(教學)

(一)提升理念

讓我們每個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能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讓我們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上湧動起來,體現出生命的價值;

讓我們的每一節課都成為精心策劃、精心製作、精心雕刻的藝術品。

教學雙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

(二)強化情感

要靠三大魅力,即知識的魅力,教學本身藝術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征服學生。真心實意愛學生,真才實學教學生,真知灼見感染學生。

課堂必須體現三個大字:

精——(精力充沛)氣——(氣勢旺盛)神——(神采飛揚)

(三)激活方法

教學總則:教無定法,選有定則,發揮優勢,形成特色,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沒有最優教學法,任何教學法如自稱為最優教學法,則會僵化成為一種模式,它的生命力也就停止了!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各種教學法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多種教法最佳結合,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博采眾家之長,走自己的路。我們應該認真研究每一節課,每天給學生新的知識。

三、科研

作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必須學習、實踐、科研相結合。

1.選準課題——現實性、有效性。

2.組織集體、合作研究——三人為眾,相互激勵。

3.確定方法,行動研究——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

4.階段檢查,交流成果——我們學校一月一次課題組會,一學期一次全校大會交流,一學年寫一篇報告論文。所有課題都有三步曲:開題論證、階段彙報成果、結題鑒定。

如何做到學習、實踐、科研相結合?我提三點建議:1.動力,2.毅力,3.免疫力。我用三句話結束講話:

知恥而後勇,發憤而成長(動力)

學習之鍾常鳴,師資建設之本(毅力)

追求精神需求,確立學術地位(免疫力)

訪北京五中吳昌順校長

教師的素質是決定這所學校質量的最重要的因素,這幾乎是世界各國教育工作者們一致公認的。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的校長為學校找尋、培養合格優秀的教師,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什麼樣的教師才算是合格的、優秀的教師呢?北京五中的吳昌順校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一、想成為名師,首先要做經師、人師

《周書》上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對於這句話,吳校長持相反的意見。他說:“依我之見,在今天我們的教育界中,經師也是不易得的。何謂經師?‘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那些能夠向學生傳做人之道,授學科之業,解人生之惑的教師才能稱得上是經師。”看來做一個好的“經師”也不容易。那麼,又何謂“人師”呢?

“我參加過很多次科研課題,也做了很多次調查問卷,分析發現今天的學生,喜歡那些真心實意的愛,真才實學地教,真知灼見地感染的,有個性、有風度、有氣質的教師。因此,我認為一個稱職的人師,在日常教育行為中,要扮演以下五種角色:一是曆史文化傳播者;二是人際關係藝術家;三是學生心理保健醫;四是畢生事業引路人;五是人類靈魂塑造師。”

吳校長強調說:“這裏值得注意,我說的是塑造師,而不是工程師,我沒有用‘工程’二字,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一個好的教師是要把麵向全體與麵向個體結合起來的。我們的班上有50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63億人裏的獨一份。所以我說教育不是工程,教師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應該成為一個雕塑大師。因為每個孩子的靈魂都需要你來精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