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師”是什麼

“名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明白之師”。吳校長說到這裏略顯憤慨:“現在很多老師稀裏糊塗,‘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自己都不明白怎麼能教出明白學生?”

其次,名師應該是一個“明辨之師”。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問、思、辨、行五者相結合。吳校長解釋說:“想成為名師的人,必須要學會獨立思考,如果連獨立思考都不行,你的腦瓜長在別人的肩膀上,你的肩膀上扛著別人的腦袋瓜,隻會嚼人家的殘杯冷炙,怎麼當名師啊。”

你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語言,把那些教育教學理論中的道理,真的想通,想明白了,付諸於實踐才行。最後,要想成為“名師”,要先做“明天之師”。“讓學生永遠看到明天,因為他們是明日世界的主人。”吳校長舉了一個例子:“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小柴昌俊從小就患小兒麻痹症,他又想學數學,又想學物理,又想學音樂,但小學畢業沒有任何一所學校要他,美夢破滅,萬念俱灰。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小學班主任老師,親自到他家去拜訪他,給他以關愛,送他一本書,書的名字叫《物理學是怎樣誕生的》,小柴昌俊看入了迷,一發不可收拾,終於在80歲高齡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沒有幾十年前這位小學老師的看望和關愛,哪裏有今天的小柴昌俊。”

看來,隻有先做“明白之師”、“明辨之師”、“明天之師”,才有資格成為比較著名的、社會公認的“名師”。

三、“名師”是如何成長起來的

首先要養成隨時隨地學習的習慣。吳校長說:“昨天我在機場,飛機誤點一個小時,我看了一本雜誌。這是我長期養成的一個習慣,我每次到機場必買一本雜誌,而且在上飛機以前,飛行期間肯定看完。劃下要點,旅程結束之後,我就都背下來了。不學習,當什麼老師!”

“我當了20多年的正副校長,就幹了一件事,那就是讓我們的老師都有學習的愛好、學習的興趣、學習的願望,這是我最引以為榮的。在這方麵,我提過三條要求:1.提高學習層次。美國有200多萬中小學教師,如果算上幼兒園大概有300多萬,美國選民還不滿意。而且他們之中有百分之一是碩士、博士,我們的幼兒園有博士的阿姨、阿舅嗎?所以不能滿足大學本科教高中就是合格學曆。因此,中小學教師的學曆必須提高。2.必須要參加繼續教育。3.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我和我的老師們說:‘一天不學習,不知道教什麼;兩天不學習,你要向學生學;三天不學習,你就得離開講壇,下崗走人。’”

其次,要想當好一個教師就要立誌成為專家。吳校長說:“我很反對埋頭苦幹,教師應該挺胸抬頭向前看。為什麼教師就不能成為專家?我覺得隻有成為專家的教師,才能教出成人成才的學生。1991年,有十個大學生分配到我們學校。在給他們開座談會時,我教了他們一招。省學生時間;要帥!字不能小,字如其人,如果寫小摳摳字,肯定是小心眼兒。第一句話,拍三下胸脯,我就是一個人才,跟我學準沒錯。其實,我不是讓他們真正拍這三下胸脯,不是要把這些話真的說出來。而是要暗暗在心裏發狠。你的學生都將是未來社會的中堅,民族脊梁,個個是人才。如果你本人是個蠢材,是個孬才,你有資格站在講台上嗎?能把學生培養成才嗎?所以你必須自己立誌成為專家,才有希望把學生培養成人成才。”

最後,吳校長提醒現在的名師們:“名師是有時段性的。你現在是名師,過兩年,你沒幹出什麼成績,就得下去。曆史是無情的,不斷地淘汰。不要認為,我今天成為名師,終身就是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