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簡介

李金初,1939年6月出生,湖南張家界人,中共黨員,土家族,196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係,中學高級教師。1964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係數學專業。1974年至1987年任北京十一學校副校長,1987年至今任十一學校校長,並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和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央教科所兼職研究員。被北京市教委聘為德育專家。

主要著作有《改革、選擇、發展---我的辦學思想與實踐》,主編、參編出版物數十本,並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踐了學校國有民辦製。主要榮譽稱號有: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新世紀中國改革百名優秀人物、世界成功人士、首屆全國中學十大明星校長、北京市中學模範校長,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教學成果獎獲得者、北京市海澱區優秀黨員、優秀教育工作者、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1987年,李金初上任,在他的帶領下,十一學校:

1988年,“擠”入了北京市中小學校內部管理體製改革試點校的行列;

1992年,“推”出“五自主”,開始探索投資體製和教育管理體製的改革;

1995年,“創”出“國有民辦”的理論,進一步探索辦學體製的改革。

這就是李校長指揮十一學校演奏的三部曲。也正是“擠”“推”“創”這三部曲,使十一學校步出低穀,成為在北京、乃至在全國都享有盛名的特色校。李金初也因此成為名校長,毫無疑問,李金初最大的名氣就是把一所普通校變成了名校。李金初因十一學校而大展宏圖,十一學校因李金初而出名。

從“小九九”到“大九九”,算出一所名校來——

北京市十一學校:從普通中學到京城名校

十一學校是在周恩來、羅榮桓、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親切關懷下,由中央軍委於1952年創辦的,為紀念新中國誕生而命名為“新北京十一小學”;1960年增設初中,改名為“十一中學”;1962年為避免與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混淆,改名為“十一學校”;1964年學校移交北京市教育局領導;1972年春始辦高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在鄧小平同誌“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指示的引導下,在北京市和海澱區教育行政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全體幹部、教師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以管理為保證,銳意改革,齊心協力,開拓進取,使學校獲得長足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道路上進行的成功的實踐和探索,使十一學校從一所普通中學成為北京市內外的知名學校、明星學校。改革開放後的20年,是我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特殊時代:一個解放的年代、改革的年代、大發展的年代。中國走向世界,又和世界一起走向未來。偉大而成功的實踐創造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教育理論則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燈塔,深刻地影響和決定著十一學校的辦學實踐。“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指示指明了學校改革和發展的方向。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是硬道理。十一學校在大膽和成功的改革中獲得快速發展,先後獲得“全國民主管理先進學校”、“市普教係統先進集體”、“市先進黨支部”、“市師德建設先進群體”、“市德育先進集體”、“市藝術教育金帆獎”、“市體育模範學校”、“市電化教育先進學校”、“市紅旗團委”、“區全麵發展,辦有特色學校”、“區教學質量優秀學校”等榮譽稱號,北京五中進行的兩項教育實驗——“綜合活動課”和“英語分層教學”,分別獲得了北京市普教係統“八五”教科研成果獎和“胡楚南教學優秀獎”。1999年,《運用電教手段,推進素質教育》教學成果又獲北京市政府獎。學校成為國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全國初中教育委員會和海澱區教委等各級各類教育課題項目的實驗學校。令人矚目的成績的取得,與十一學校領導和教師敢於改革,敢於超前,大膽探索,成功實踐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