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經演繹過詩詞歌賦的輝煌曆史,但現代的學生卻因應試的羈留而與古代詩詞難有深情的會晤,即使學習課本上有限數量的詩詞,也多是情不得已地為考而學。但一個學習者如果沒有詩意的存在,就會缺失創作靈氣,沒了浪漫情懷,少了活躍思維。而整個社會對於詩意疏離的結果,使得功利之心漫卷肆虐,猖行無阻。

高萬祥是一個追求詩意的人,他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語文的詩意》,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追求教育的詩意人生”。詩意離不開古代詩詞的熏染陶冶。他在自己背誦古代詩詞的同時,讓所有的學生都走進這一輝煌的殿堂之中。他規定高中三年,每個學生至少要背299首古詩。“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一經典詩句,在張家港高級中學的學生身上有了絢麗的展示。他們隨口誦出的詩詞佳句,在與人交往和寫作中都有了卓而不群的展露。而走進大學和步入社會之後,這些詩書更是成了他們信手拈來的一筆文化財富。

崇尚名人是高中生的共同心理,目睹名人風采和親聆名人講話,更是他們心向往之和夢寐以求的事情。高萬祥深味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於是邀請名人來校作報告就成了張家港高級中學一種特殊的文化景觀。

中學生心中的偶像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也有歌星影星等。這與高萬祥心中的名人標準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他認為,富有思想與文化品位者應是中學生首選的名人,讓中學生直接聆聽他們的聲音,對他們的品德陶冶、學習追求,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著名學者、作家周國平的哲理散文,特別是他的《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在高中生中擁有廣泛的市場。2003年4月1日,高萬祥便特邀周國平到校開設講座。雖然隻有四五十分鍾的時間,但他的精彩報告卻著實令中學生們享受了一次高品位的文化大餐。2003年11月8日,著名科幻作家葉永烈也來到張家港高級中學。當時正值他的新書問世,學校專門在報告廳的大門口做了一個他的新書的宣傳標語,這令葉永烈感慨莫名。就是頗有爭議的以“北大怪才”著稱的餘傑,也被請到學校。由於在校本課程《大語文閱讀》中已收錄了深受學生喜愛的他的《日本鬼子的“自尊心”》《龍永圖的悲與喜》《施德羅:我窮故我在》《金庸的偽善與妥協》等作品,學生聽來就倍感親切與激動,而他的活躍的思想更是不時激起學生的心理共鳴。

高萬祥心中的名人還有初出茅廬而又富有詩才的青年名師蘇靜。就是在2004年6月全國新教育實驗會議於張家港市召開之際,全國大師雲集,他卻專請蘇靜一人來校作報告。原定1個小時,可兩個小時過後,蘇靜口若懸河的詩意宣講還在繼續進行著。由於人滿為患,高萬祥校長隻能站在報告廳的門口站著聽講。他很驚詫於蘇靜的文化功底與演講水平,他告訴記者,其間沒有一人離場,響起25次掌聲。報告結束之後,許多學生仍然圍在她的周圍請求簽名留念。他說,此前已經請她三次來校作報告,近日,他還將請她來校為新入校的學生再作一次報告。

僅近幾年時間,高萬祥就請來了幾十位全國知名的人士來校為師生作報告,除周國平、葉永烈、餘傑等人外,還請了吳非(王棟生)、朱永新、袁振國、閻立欽、成尚榮、李寧玉、周德藩、朱芒芒、蔡祖泉、劉京海、蘇氏教育思想講習班的薩夫琴卡·亞曆山特拉·雅科列娃和哈依魯蓮娜·西蓮娜·尼古拉耶芙娜、李鎮西、陳鍾梁、楊九俊、馮恩洪、郭海燕、李燕傑、霍益萍、顧泠沅、朱泳燚、秦兆基、李希貴、彭鋼、顧冠華、成尚榮、蔡明、洪宗禮、範守綱、祝智庭、李漢忠等,朱永新、李鎮西、吳非(王棟生)等專家則幾乎每個學期都應邀來給師生作學術報告,跟學生麵對麵地座談。

閱讀中外經典名著是學生聆聽大師聲音的另一種文化形式,是與大師精神對話的心靈之旅。學生不僅可以從中感受審美體驗,享受文學滋養,而且還可以升華思想境界,提高人格修養。對名著情有獨鍾的高萬祥校長,希望學生經常性地在這一精神世界中自由地翱遊。為此,他規定學生三年之內必須閱讀40部以上的文化文學名著,並安排了專門的閱讀課時,每周兩節,語文課和自由閱讀課各一課時。在這種課上,教師不必講授,學生自由閱讀。好書就在教室之中,選讀權握在自己手裏。學生非常歡迎這一精神漫遊,盡情地吸收著這一精神大餐所賜予的高層次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