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餐廳亂扔白饃,亂倒剩菜,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尋常之事。沒有多少人再記起李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就是偶爾提起,也隻是作為附庸風雅的平麵化誦讀而已。但從“汗滴禾下土”中走來的高萬祥校長,對於這種“辛苦”卻有著刻骨銘心的掛懷。特別是對於幾乎沒有感受過饑餓之苦的學生來說,節約教育更是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於是,高萬祥校長就在張家港高級中學大張旗鼓地開展起了文明用餐的“不剩一粒米”活動。要求學生飯菜要吃光,桌麵要擦幹淨。學校餐廳的牆上貼著赫然醒目的八個大字:“學會吃飯,學會做人。”高萬祥校長將“吃飯”與“做人”視作同等重要的事情。因為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節約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由此而會養成一種伴之終生的生活習慣。有了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在未來之旅中更好地打點自己的人生,女性可以做一個好母親好妻子,男性可以做一個好丈夫好爸爸。

現在的學生很少能夠達到這樣一種要求,高萬祥認為有必要從他這一代人身上將其傳承下去。一方麵,正麵進行教育,將“小餐桌,大學問”的內容講得深入人心;另一方麵,在餐廳的每一個出口,都有教師值班,發現剩飯剩菜的學生立即進行批評教育。對於表現較差者,則用錄像的方式進行全校曝光。漸漸地,文明用餐,便成了學生的自覺行為。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校外租房住宿竟成了一些學生的“時尚”一景。在自己花錢租的房子裏,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甚至可以談談戀愛,喝酒抽煙,聚眾鬧事。由此引發的許多問題,盡管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有的學校對此仍然熟視無睹。為此,高萬祥對張家港高級中學的學生作了一項硬性規定:除住自己家的外,不允許任何學生住在校外。同時,構建良好的宿舍文化,打開學生正常交往的渠道,使在學校住宿的學生感受到富有樂趣而又不失其文化品位。

凡是到過張家港高級中學的人,都會驚歎這所花園式學校的花草之美。但她也有過美中不足之處,那就是在草坪拐彎之處,一些走慣了“捷徑”的學生,往往踏之而過,綠草多被踩光,成為路麵與草坪相接的一個特殊地帶。高萬祥認為這是教育上的一個恥辱。一個學生如果連路都走不好,他的人生之路就不可能走好。於是,在張家港高級中學,又多了一項“學會走路”的教育。學生一旦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加之適當的措施保障,踐踏草坪的現象就絕跡了。

去年日本橫濱世界杯足球賽場上觀看者人山人海,可人走場空之後,竟沒有留下一片紙屑。這不僅僅是衛生的問題,還昭示出一種良好的團隊意識。高萬祥認為,中國人的團隊意識需要從小培養,學校更應肩起這一責任,張家港高級中學開展的“校園無紙片”活動,便是培養這種精神的有效措施之一。不管是學生、教師還是校長,隻要見了紙片,就要彎腰撿起。即使餐廳和廁所的路麵上,也是不見一片紙屑。高萬祥告訴記者,這一現象的背後,是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的支撐。這些生活中的一些小規則,往往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文明的沉澱。傳統的美德,就在這些許小事中顯現出來。

以上敘述隻是對高萬祥的文化建設的一個掠影式的描述。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感受到他那豐富而開闊的視窗,那獨特的文化情懷與執著追求。當今在校園裏最應當重視的便是文化,但是不少人卻盯視著傳統的教參與應試的教育不放,希望高萬祥的文化建設能夠啟示尚在迷茫中“徘徊複徘徊”的人們走向文化聖地。

最是書香能致遠

如果與高萬祥聊你讀過的好書籍,你就會從他的那種仁愛為本的師表形象,那種雍容舒緩的儒雅風度感受到一種極具人文底蘊的“江南士風”。在高萬祥名片的背麵印的是張家港高級中學全景。其美麗,氣派,滲透著蘇南經濟崛起後的現代氣息。有人說過,一所現代化的學校,如果沒有現代化的頭腦去管理,去建設,如果缺乏厚重的文化內涵,那麼,它不過是經濟強勢下的一道景觀。張家港高級中學遠不是漂亮的風景線,它兼具現代化的形貌和“愛心教育”、“人文關懷”的神韻,辦學質量享譽一方。而高萬祥在這所校園建築、校園環境、教學設施堪稱全國一流的學校裏,身兼校長、書記、董事長三個職位。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裏,他並沒有被頻繁的電話弄暈頭腦,也沒有在瑣碎的應酬中迷失自己,在他辦公桌的背後,立著的是一壁高大的書櫥。高萬祥的本色是讀書人,是一名具有文化視野的語文特級老師。他憑著儒者的人格力量,憑著“文化管理”的智慧,在這所現代化的校園裏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