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王水在反思中提高,在創新中進步(1)(1 / 3)

校長簡介

王水,男,1955年出生,1980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先後在浙江教育學院、浙江大學專職進修。浙江省名師培養對象。在《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報》等專業報刊上發表教育管理論文。現任省一級重點中學浙江省江山中學校長、黨總支書記。江山中學第一任竟聘上崗的校長。現正致力於江山中學的跨越性發展,策劃成立江山中學教育集團。

進入新世紀後,王水校長提出了“一二三四”的辦學原則:追求一個目標;實現兩個轉軌;建設三支隊伍;形成四個特色。

“追求一個目標”是教育的現代化,包括教育思想的現代化,教育內容的現代化,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教育管理的現代化。“實現兩個轉軌”:一是指素質上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軌,做專家型的領導、學者型的教師;二是指態度上學校領導從管製監督教師向為教師服務轉軌,教師從師道尊嚴、以教師為中心轉向為學生服務、以學生為中心轉軌。“建設三支隊伍”:一是管理隊伍,要求理論素養高、創新精神強,民主作風好,先人後己,辦事公平、公正、公開;二是教師隊伍,要求2年入門、5年成型、8年成才、12年成器;三是學生隊伍,高一年級,做一個合格的江中人,高二年級,做一個優秀的江中人,高三年級,做一個傑出的江中人。“形成四個特色”:一是教科研特色,二是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特色,三是外語教學特色,四是學生“三自”(自管、自理、自學)特色。

江山中學創辦於1938年,現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辦學65年來,已為社會輸送了兩萬多名優秀人才,中科院院士毛江森、工程院院士徐元森、英國皇家內科學院院士薑必寧、《人民日報》原副總編鄭夢雄、《人民政協報》原總編汪東林、新時期軍人楷模範匡夫等人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一屆、第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評比中,江山中學分別榮獲二等獎、一等獎。

江山中學分別被評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浙江省“科研興校200強”。

學校教育要強化“反省認知”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弗拉維爾為首的一批現代認知心理學家在提出了反省認知這個概念,此概念受到了認知心理學界的重視,其重要性日益明顯。反省認知(metacognition)也譯作元認知,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知。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活動有自我認識、自我調節、自我控製的作用。現在要將反省認知思想擴大,放到學校教育裏來談。學校教育出現的一些問題與反省認知思想的缺乏有一定關係,學校教育需要強化反省認知思想的學習和運用。

首先,在學生的管理方麵,學校提出“不讓學生管理有一個空白點”的管理理念,但這種方式把學生管得過死,讓他們在任何思想和行動上沒有應該有的自由,學生“動彈不得”,戰戰兢兢。但這種企業化的管理似乎還有蔓延開來成為時尚的趨勢。為了遏製這種情況的繼續蔓延,我們就應該運用反省認知思想進行反省:這種物化的管理符合教育規律嗎?與教育的終極目標一致嗎?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人的發展。學生要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促進精神自由,思想活躍,心理健康。個人自己思考,自己決斷,自己對自己的行動負責。而那種物化的教育卻是一種專製的“無我”式教育,學生沒有思想自由,不需要獨立思考,不必堅持主見,聽話順從就是好學生。中學時期采取這種物化教育,學生理性思考的品性就無法形成,就會成為那種沒有主見,不會判斷的學生。以這種狀態進入大學,麵對突然鬆綁後的自由,他們往往會四顧茫茫,無所適從,從而出現嚴重的人格缺陷:自律能力不足,道德意識薄弱,價值觀念紊亂,言行舉止失範。

學校管理要充分體現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天性,不僅要給學生創造一個相對寬鬆自由平等民主的學習生活環境,還要給學生犯錯誤的權利,當然也要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喚醒他們的自主意識,讓他們能夠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調控。學生從“聽話”到“不聽話”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現在,學校的班級管理也存在著問題。而班幹部“終身製”尤為突出,一個學年甚至整個中學三年一貫到底,誰是幹部,誰是群眾,“涇渭分明”。如果班主任用反省認知思想反思,就會發現自己的做法是與“人的發展”相背離的。有心理學知識的人都知道,不同的角色定位會導致性格定位和能力定位,長期不適當的角色定位不利於良好的個性心理的形成與發展。這種固定角色定位下的班級管理,隻較利於班長等少數班幹部形成獨立、主動、果斷、外向的良好個性心理,可能使其他絕大多數學生朝著順從、被動、寡斷、內向的不良方向發展。中學階段是發展良好和諧的個性心理的大好時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早早地讓學生畸形化地定型,這豈不是自己的失職?庸醫誤器,尚可再造;庸師誤人,豈可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