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王水在反思中提高,在創新中進步(2)(3 / 3)

附:校長領導與管理方案

學校校長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曆史證明,對領導者而言,決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西方決策理論學派代表人物、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蒙教授認為,決策貫穿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毛主席也說過:“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幹部兩件事。”同樣,在學校管理中,決策是校長的一項重要的經常性的職能,學校校長大量的工作就是按照一定的治校目標計劃做決定,對解決管理中的問題拍板定案,引導學校管理者、教職工和學生努力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科學和民主不可分,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也不可分。在決策中校長怎樣正確處理民主化與科學化的關係,可視為怎樣處理“多謀”和“善斷”的關係。其中“多謀”體現民主化,“善斷”體現科學化。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決策的科學化是根本,它要求決策應遵循科學的原則,運用科學的方法,通過科學的程序,反映客觀發展的規律,從而指導實踐,而決策科學化要以民主化為前提,隻有充分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集思廣益、才能作出科學的決策。

在學校的實際管理中,校長的決策方式不是唯一的,概括起來大致可分為五種:

1、校長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能力和資料,自行作出決策。

2、由下屬提供必要的資料,然後校長自己作出決定。

3、以個別接觸的方式,讓下屬知道問題,並取得他們的意見或建議,隨後由校長作出決策。

4、讓下屬集體了解問題,集體提出意見或建議、隨後由校長作出決策。

5、讓下屬集體知道問題並一起提出和評價可供選擇的方案,爭取獲得解決問題的一致意見。

由上可見,在學校管理實際中,校長決策方式是複雜多樣的,因此本文隻是從一般意見上討論學校校長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的有機結合。

一、決策的民主化

由於學校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者勞動的複雜性、長期性、潛在性和創造性等特點,使學校管理更強調調動教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一書中提到“今後需要預見到的另一種趨勢是教師將更廣泛地參與影響學校生活的所有決策。沒有這種參與便難以克服許多教師對變化和創新的自然抵抗。瓊·托馬斯(JeanThomas)曾說過一句名言:‘革新的成敗最終取決於全體教師的態度。’”

民主的核心問題是集體決策問題。民主意味著每個成員都有平等的獻於決策的權利,沒有決策也就不存在什麼集體民主與不民主的問題。決策的民主化是科學決策的前提或基本要求,沒有決策民主就談不上科學決策。教育決策的民主化。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實現學校決策的民主化,校長應做到:

1、樹立平等觀念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校長、書記、教師應當和平相處,這是事勢的必然。校長、書記、教師隻是分工不同,沒有高低的分別,當然必須平等相處。非但必須平等相處,還在於思想認識上,習慣行動上,出言吐語上,彼此基本一致,才能收到學校教育的好效果。要是你東我西,他又不東不西往南,對學生將產生怎樣的壞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平等觀念可以說是民主意識的核心,校長必須明確師生員工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者。必須承認師生員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他們參與管理、參與決策的權利。

2、建立合理的管理係統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類學校實行校長負責製。”關於“校長負責製”,蕭宗六教授在其《學校管理學》一書中用四句話來說明我國特有的校長負責製的涵義,即上級機關領導,校長全麵負責,支部保證監督,教工民主管理。相應地,在學校內部應建立合理的管理係統。作為有一定規模的學校管理係統,必須包含以下機構:決策指揮中心,行政實施機構,監督控製機構,參謀指導機構。一般說來決策指揮中心是校長室,監督機構是黨支部、教代會(職能相對寬泛,它處詳述),參謀機構是救科室,行政實施機構有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教研室也具備實施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