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王水在反思中提高,在創新中進步(4)(1 / 3)

以育人為本,以教學為中心,這是學校工作的客觀規律。遵循規律,抓教育質量,是校長職能所決定的,也是國家和社會對學校的必然要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提出的“兩全”方針和“轉軌”的戰略決策,就是根據人才培養規律和改革開放後國家與社會需求提出來的。要實現“轉軌”這一辦學方向的根本轉變,校長就要以現代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從北京五中實際出發,製定科學而又可行的辦學目標、質量目標和管理目標體係,並且要不斷綜合平衡,調動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職工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為實現學校預期的目標而努力,這是校長治校方略的基點。如果校長治校隻知道上級的指示和有關教育法規,缺少對自己學校的研究,沒有從實際中形成自己的辦學思想,這樣的校長就不能算是一個好校長。

執信中學是孫中山先生於1921年為紀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先生而親手創辦的學校。八十多年,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特別是1978年被定為省,市重點中學以來,上下努力,已辦成一所設施完善,教學質量穩定的重點中學。去年,在首批省一級學校評估中,評估團作出了“執信中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校史,校園美麗,辦學條件優越,管理好,質量高,享有高聲譽的好學校。執信的校風正,思想工作細,育人方法活,上級政府承認,社會與家長讚揚”的評價。如何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到繼承發展,開拓進取,就大有文章可做。北京五中的校長經過任教以來的幾年實踐,總結概括有如下幾個方麵:

1、提出“執信人”的概念。執信中學建校八十多年來所以取得顯著的辦學成績,其根本原因是有一支師德高尚,敬業並有奉獻精神的領導班子和教職工隊伍。要開創新局麵,關鍵是把這支隊伍推向新台階,形成執信的精神支柱和執信的教育合力。基於此出發點,他提出了執信人的概念,概括出“執信幹部”、“執信教師”、“執信員工”、“執信學生”的形象與要求。並創辦“執信人”與“執信教研”兩份校刊,大造輿論,大張旗鼓地宣傳“執信人”的精神,樹立“執信人”的風範,使全校師生都確立作為“執信人”的光榮感和責任感。對被評為市級以上的先進教職工和學生都授予“優秀執信人”的稱號,學校給予獎勵並宣傳他們的事跡,樹立先進的榜樣,以此形成執信師生的自我教育力量。

2、為師生“樹碑立傳”。執信的教職工中蘊藏著一批積極向上,全心全意,有高度的責任感的中堅力量。他們身懷絕技,各顯神通,在教育或教學中有相當高的水平。當然,校園也不是世外桃源,同樣存在文人相輕的各種習氣,學校要積極提倡:“道深、業精,學有特長,教有專長”的教學和學風,力求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對學有特長的學生,教有專長的教師都給他們辦個人成績展覽櫥窗,表彰他們的事跡和成就,使“能人”能被群眾了解,又能互相溝通,互相學習,互相激勵,摒棄文人相輕的壞習。到目前為止,北京五中先後為十位教師,六十多位學生開辦了個人宣傳櫥窗。榜樣所蘊含的激勵因素是強大的教育力量。宣傳櫥窗是外因,櫥窗效應所催發的內驅力是內因,內外因結合所引發的積極性獲得充分發揮,就會對群體產生歸屬感和成功欲。這是校長治校所不可或缺的思想和心理的凝聚力量。

3、為師生創設優良的教學和生活環境。校園環境可以育人。在綠樹成蔭,百花爭豔,布局合理,整潔優雅的校園中學習和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美的教育和享受。1991年,學校在《執信中學十年規劃》中提出了校園的整體改造計劃,爭取在十年內使校園建築都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有計劃地在校園內廣栽樹木和草地,設置“藝術噴泉”、“滴泉”等景點,增建“任重道遠”和“茅以升”的雕塑,平整場地,開辟執信廣場。教學設施的配套工程也加大力度。近年來新建了初中教學樓,增設了天象館、視聽室、創造室、曆史專用課室,大大改善辦學條件。良好的環境能調節師生的情緒,使在美的環境中受到熏陶、鼓舞和教育。

三、校長治校要建立人為本位的用人機製

校長治校要以“一切管理都是人的管理”為指導思想,根據人的心理特點,以滿足人的心理需要,以尊重人、關心人、激勵人為出發點,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管理就是控製和師生是學校的主人三條準則,從目標管理入手,完善班子管理、教學管理、年級管理和內部管理體製。